零售药店中西药品中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零售药店中西药品中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析

孙旭蕾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零售药店中西药品中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选取某零售药店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记录的400条销售记录,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期间的销售记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条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条作为研究对象。方法:对比2017年与2018年该药店不规范销售行为发生的概率、评估质量管理控制的使用效果。结果:2018年期间该药店通过规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后,其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方式概率为2.00%;2017年其不规范销售行为发生概率为9.00%。结论:零售药店在规范管理处方与非处方药物的销售方法后,可以有效降低药店违规销售非处方药物的发生概率。这种方法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零售药店;处方药物;非处方药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都是药店销售的药物,区别在于处方药需要得到职业医师的许可后,才能够被销售;而在没有得到医师许可的条件下,药店就销售处方类药物,则会造成药店的违规销售现象发生。药店违规销售处方类药物,不仅不利于药店的发展,也可能造成患者的用药危害产生。对此,药店在销售药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处方类药物的销售标准,避免一些用药安全方面的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药店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处方类药物管理方法的了解,并能够落实相关管理政策,以提高药店销售经营过程的合法性,推动药店的健康发展。

药品销售人员在对处方与非处方药品进行管理时,由于两种药品的使用等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销售人员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对两种药品进行分类处理,这也是国际上对药品监管上的一种分类管理模式,我国在药品管理的工作上的起步较晚,但是使用的效果与推广力度上的发展一直较好,具体的管理制度已经被落实到各个城市中的药店中。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某零售药店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记录的400条销售记录,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期间的销售记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条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条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严格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标准分类摆放药品

对药店内区域布局重新设计,划分处方药专区及不同类型药品专用柜台,部分处方药不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更换落后、陈旧货架,按药店布局设计定制统一的新型可调节货架。所有药品先按处方及非处方分类,然后再按住口服、外用等不同剂型分开摆放,易混淆、易错药品分开摆放,中药饮片单独设立柜台。

1.2.2强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对药店工作人员应组织定期培训,熟记卫生部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各项制度及规定。定期组织药学知识培训,增加药理、药性、临床药学方面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药学知识,可指导患者或顾客正确用药,并给予不良反应相关提醒。当前,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培训及学习较少,应增加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机会,保证驻店药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

1.2.3增加发药审核环节

店内定期检查药品,查看药品有效期、外观、性状等有无改变,临近效期药品单独拿出,并在销售系统设置提醒,过期药品尽快下架及处理。处方药销售严格按照审方、核对、发药三个程序进行,应由资深执业药师审查处方,2名店员查对取药发药,经手人员均作记录。执业药师针对处方药特征,告知患者和顾客剂型、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于存在疑问的处方,不可凭主观臆断评估,须拒绝售药,要求顾客带回处方,由处方医师评估。发药时,须注意多发、少发等问题。执业药师不在店期间,禁止销售处方药。

1.2.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销售

抗菌药是非处方药品目录中的重点管理种类,须单独列柜、列架摆放,零售药店工作人员要根据执业医师处方针对性销售抗菌药,不可主观估测更换药品,禁止无执业医师处方销售抗菌药。各类抗菌药规格、剂型差异较多,售药时要根据实际药品重新对用量、用法作详细说明,明确说明最长用药时间,对磺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要强调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多,应予注意。

1.2.5增加执业药师总占比

零售药店增加执业药师在员工群体中的总占比,招聘的药师必须具备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不可只凭学历及证件招聘,对于无临床经验者、临床药学知识不足的执业药师应慎用,或经过严格培训后再上岗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年抽样销售记录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处方审核差错,剂量用法指导错误、药品错拿(含多发或少发)、超剂量销售、无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等不规范销售行为,并统计其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不规范售药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2017年(9.00%),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文章在对药品的分类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时,通过实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管理上的使用手段与对策,同时对实施前后不规范销售上的行为调查结果进行抽样研究,发现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质控管理模式可以将销售不规范问题的影响进行减小处理,也让不规范销售行为的发生率得到了降低。

处方类药物,即凭借职业医生或职业助理师处方才可购买及使用的药物。若患者在未得到有关处方证明的情况下购买到处方药物,服用药物后,可能会产生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而不利于患者治疗某些疾病。一般情况下,处方类药物的包装上会存有OTC标记;非处方类药物,即人们生活中常见药物,能够直接用于某种疾病的治疗。药店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通常会包含处方与非处方类药物两种,但药店的在销售处方类药物时,应遵循有关规定,以能够确保处方类药物的安全销售,保障患者的用药健康。若药店销售人员存在没有安装医师处方情况下,销售处方类药物,则会造成药店违规销售药物的现象,这既不利于药店的发展,也不利于药店的盈利。

药店作为销售药物的直接单元,在销售药物的同时,应该遵循有关规定,避免违规销售处方类药品的现象发生。对此,这就需要药品商店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采用药品销售质量控制模式,以能够给予销售人员更多的管理,强化销售人员的销售意识,避免一些违规现象发生。例如,药店在销售药物的过程中,可以聘用职业医师辅助销售药物,这样便能够药店在销售一些处方类药物时,能够保障患者的用药健康、安全,避免一些安全隐患发生。与此同时,具有药品的规模,企业还应配备足量的职业药师,在确保药店服务质量的同时,确保处方药物的销售过程具有安全性。

本文研究中,通过对比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其结果可知,当药店采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物区别管理方式时,药店违规销售处方类药店的概率仅为2.00%,这明显低于没有管理模式约束的销售模式下。其结果也表明,药店在销售药物的过程中,应重视,对非处方与非处方药物的管理模式应用,以使药店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一然.某市不同等级医院药房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2018.

  2. 陈平.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8(6).

  3. 谭立秀,罗春梅.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30):189.

  4. 洪庆刚,周聪俊,徐明,等.零售药店的远程电子处方及审方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