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 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1

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 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王琪

江苏省江原医院 214063

【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肾细胞癌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在10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35例边界较为清晰; 65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100例肾细胞癌患者中,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75例,有乳头状肾细胞癌15例,剩下10例患者则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结论: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CT可以对肾细胞癌患者的影像特征明显显示,并且有着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更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肾细胞癌;体层摄影术;影像特征;诊断正确率

多层螺旋CT是当前用于诊断和评价肾细胞癌的有效方法。合理的运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检测出肾细胞癌早期,从而提高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水平。现列举100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有效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49.3±2.6)岁。

1.2方法

1.2.1 常规扫描:

采用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CT)。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下的平卧姿势,扫描之后再一次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参数为:电流.180mAs及300mAs,电压为120kV,床移动速度为13.75mm/s ,螺距为1.375: 1,层厚2.5mm及5mm,对原始图像进行重组减薄为层厚0.625mm之后,再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 MPR)处理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处理。

2.结果

肾细胞癌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诊断之后发现,存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75例,其平扫ct的结果呈等密度,伴出血时夹杂着较高密度。影像表现为不均质的肿瘤。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明显强化以及快进快退,患者肾实质期肿瘤内造影剂很快排出,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的肾实质;皮质期呈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或者几乎接近于正常的肾脏实质。

还有部分患者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5例,其平扫ct表现为均质肿瘤。增强扫描结果显示除了出血坏死以外,肿瘤实质成分趋向于均匀强化,并且强化程度明显不如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轻,中等强化。

剩下10例患者则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其平扫ct的结果表现为多房囊性,肿瘤体积很大,呈现不均匀的分隔增厚、毛糙或者壁结节,有将近1/5的分隔钙化现象。增强扫描囊壁以及肿瘤内分隔有强化。

3.讨论

肾细胞癌CT平扫可以有效的得出肾轮廓变化情况、肾部肿块的具体形态、肿瘤的密度差异等。肾细胞癌由于有很多亚型分类,在诊断过程当中,除了鉴别各亚型分类之间差异,还需要与其他良恶性肾脏肿瘤有效鉴别[1]

肾细胞癌患者可以通过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主要病症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肾囊性病变、肾脓肿及肾周脓肿等。

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当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主要由于内部含有脂肪成分而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绝大多数可以简单的与肾细胞癌有效鉴别,但是有一部分少数的乏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在鉴别过程当中需要综合分析,有效判断[2]

典型的肾囊肿影像学检查十分容易就可以与肾细胞癌有效鉴别,但是当囊肿当中存在着感染现象或者出血现象,往往却很容易被误诊为肾细胞癌。多房性囊性肾瘤囊壁分隔光滑,囊壁完整,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呈现延迟强化。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肾细胞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有效根据不同CT影像结果的特征性去有效判断具体的病情,及时找出病变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分别出肾细胞癌之间的亚型分类,还可以准确鉴别肾细胞癌与其他良恶性肾脏肿瘤之间的区别,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斌,顾钱峰,陈俊波,任雨.螺旋CT在多种病理亚型肾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93-96+169.

[2]程蛰承,李志坚,徐骥,方威.肾细胞癌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的对比研究[J].肿瘤影像学,2019,28(0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