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小衔接的适应性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探究幼小衔接的适应性教育

陈雪芬

莆田市涵江区国欢中心幼儿园 351111

摘要:幼小衔接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怎样让幼儿良好习惯和扎实能力培养有效呢?即顺应从玩耍的幼儿教育状态过渡到小学学习状态自然。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加强自学、自能教育;重视自理、自律教育;开展自信、自强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探究幼小衔接的适应性教育,旨在抛砖引玉,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 适应性教育

幼小衔接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但幼儿期与学龄前期是相邻又不相同的两个年龄段,幼儿园注重保育和教育并重,而小学更注重以教育为中心。它们的任务、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前者以实践活动为主,后者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为了使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尽快与小学接轨,幼儿良好习惯和扎实能力的培养是不容质疑的。因此,适应性的过渡教育在幼儿要从幼儿园步入小学阶段是必不可少,两个阶段教育如果衔接好,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着长远意义。

一、加强自学、自能教育,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幼儿园到小学无论学习模式还是学习环境都会产生变化,是幼儿心理发展转折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有效的幼小衔接在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小学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为使幼儿自信、快乐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从幼儿成长的后续学习和发展长远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幼小衔接工作,实现了两个阶段连结顺畅。幼儿升入大班,教师、家长都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幼儿自主性、独立性、自律性等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的物品自己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养成。如大班活动区的创设,要结合实际,创设一个阅读、前书写的学习氛围,努力寓学习兴趣与情感培养在各项活动之中。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喜欢当一名小学生的情感入手,借用小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让他们看看、说说、启发他们想想当一名小学生要怎样学习,还可以利用图像、多媒体等设备让幼儿观察、分析与比较;再有目的地在活动中组织学习操作,端正各种姿势和学习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品质与行为。由于幼儿年龄小、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差,我们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创设一些比赛性小游戏,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安静阅读、认字等游戏,看谁的手最巧、谁认的字多……。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使幼儿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和上进心,从而达到加强自学、自能教育的目的,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二、重视自理、自律教育,以对接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不可取的,因小学的课程提前在幼儿园学习,会使好多幼儿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非常吃力。同时,幼儿游戏、交往、探究、个性发展及自主游戏的时间被占用了,而最近发展区需要培养与发展的关键时机却失去了。此外,对小学教育造成的影响很大,同时不同学前班老师所使用的教材、专业程度等参差不齐,教幼儿书写一些字母、汉字时经常出现笔画笔顺不规范,习惯一旦养成,小学教师纠正时要花大把的精力,从而加重了小学教师的工作难度,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日常活动中,不要小学化教学,而应训练幼儿在自主探究实践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自我保护、自理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就能减轻不少。还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环境和方式,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认真观察、了解和分析不同幼儿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小学的学习节奏比幼儿园快而强,首先必须适应一些基本的常规要求,为适应小学课间十分钟,让幼儿学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知道要先上厕所→洗手→喝水→交友玩耍。在家园配合方面,家长要学会放手。如亲子时光的“亲自然活动”,让幼儿规划自己想去的地方,并学着自己准备游玩所需的物品,家长可帮助他们分析想法和准备的物品不恰当原因,切不可武断,使幼儿的独立意识受到伤害。在玩耍时幼儿因缺了某物品而哭闹时,家长切记不能一味宠着孩子,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应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必须自己担责。大班幼儿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已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和纪律行为,家长和老师可设计一些执行作息制度、自律的游戏活动,逐步学会自己按规定时间作息,生活能自我护理、自我制约。如吃饭穿衣要快要做好,要做对做整齐。还可以适时适量地引进小学的一些教学形式,使大班后期工作贴近小学常规教育工作。每晚睡觉前,家长可提醒幼儿自己准备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自己扮演“检查员”进行检查督促。在园教师可有意识地训练、提醒幼儿如每次活动需要准备哪些道具,让幼儿提前准备,并及时检查,予以鼓励。活动结束也提醒幼儿养成收拾道具、如厕、再和同伴玩其他游戏的好习惯。同时可从日常小事入手,让幼儿有交往的时机,培养幼儿交往技能、在集体生活中友好相处、助人为乐等品德教育,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通过日常多形式的训练活动,让幼儿不断增强纪律观念,逐步与小学的常规要求衔接。

三、开展自信、自强教育,以增进向往小学生活愿望。

许多幼儿进入大班后,不知不觉就会渐露自己想当小学生的心里姿态,有时学着小学生模样,显得神气极了,但多少也存在着因神秘感而畏缩。我们要因势利导,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与多种实践活动。如为了让学前班幼儿进一步熟悉了解小学校园环境、生活及一些日常行为规范,他们入小学的愿望得以充分激发。可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在小学一年级段长老师的带领下从教学大楼走廊到各活动室,新鲜的环境给幼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被浓浓的艺术美育特色所吸引,获得不同美的感受。小学教师还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幼儿增进了解,交流情感,驱除他们心中的神秘感,激发向往小学之动机。

在小学中高年级哥哥姐姐的引导下,分组来到了美术室、电脑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室内活动内容。幼儿看着哥哥姐姐在活动中专注认真的神态,立刻感受到浓浓的快乐气氛,他们不无自觉地放慢脚步,轻轻走过,对哥哥姐姐的敬佩之情从眼神中自然透露出来,看得出他们向往着小学的生活。接着带幼儿认识厕所标志、学校展示栏等等。在操场上幼儿还欣赏到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小小篮球队训练活动”,许多幼儿看着哥哥姐姐的精彩训练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学的校园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幼儿。这次参观后,小学环境、小学生生活等场景在幼儿的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削薄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神秘感、陌生感的那一层面纱,入小学强烈的欲望的得到激发。还可与小学哥哥姐姐联欢,参与他们的集体生活,使幼儿从心态上贴近,从行为上走进,立志当好一个小学生。

针对性地培养幼儿适应小学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让他们能够真正开心、顺利、坚实地迈入他们小学新的旅程。让我们共同负起责任,把握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注重情感教育,循循善诱,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使他们毫无压力、开开心心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红,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之我见.《期刊 》,2012

[2] 周静波,浅谈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期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