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辛云辉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将危机管理引入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临床中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12月间于我医重症医学科施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作为观察组(危机管理模式),在2019年1月~12月中选取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引入危机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服务满意评分又显著更高:(95.01±1.38)分VS(82.34±3.32)分,且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危机管理引入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确切,可以明显防控操作失误、文书记录不合格等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而改善疗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临床满意程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危机管理;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危机事件

前言

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兴起的医学诊疗科,主要负责抢救、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为其提供延续性生命支持、器官功能支持等。由于本科室接受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或大手术后患者,因而与其他科室相比,安全问题、危险因素更加突出。对此,施行高效、积极的安全护理管理极为必要。危机管理是一种旨在应对危机状况而采纳一系列措施的新型管理模式,可明显减少临床护理中的危险因素[1]。本文旨在研究将危机管理引入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临床中的效果,特选取于我医重症医学科施行住院治疗的116例患者施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12月间于我医重症医学科施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为:30:28;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32.45±2.32)岁;在2019年1月~12月中选取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31:27;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32.14±5.23)岁,且2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管理;为观察组患者引入如下危机管理。

1.2.1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①当前,院内护理人员尚不能满足护理实际需求,尤其是少数护士请假、休产假时,愈发加重了余下护理人员的负担。②尚未制定针对性的危机应对方案。

(2)护理人员方面:①部分护理人员受工作量、自身态度影响忽视记录护理文书。②部分缺乏法律和制度观念,未严格按照流程、制度操作。③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过度疲劳,对工作产生厌倦、不满情绪。

(3)患者方面:①部分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尤其是重症医学科疾病,倘若患者病情恶化,则认定是医院的问题。②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期望程度过大,治疗效果未达到理想状况则会引发其不满、造成纠纷。

1.2.2制定并落实危机管理方案

(1)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重症科知识、操作培训,并予以考核督察。

(2)深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危机防控意识:①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内的系列法律法规。②增强护理文书记录培训,要求严格按照流程、制度操作,定期检查、不定时抽查。

(3)定期健康宣教:①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阐明重症医学科情况、管理制度、疾病知识,主动交流掌握患者护理需求。②定时、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病情现状和走向,促使其做好准备,正确应对。

(5)提升护理管理水平:①科学、合理安排值班表,重视年资搭配。②在科室内设立危机管理处,划分危机级别,逐级处理。③每月总结科室内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增强警示。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包括:护患纠纷、护理操作不当、文书记录不合格三种。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获取,分值(0~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u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状况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引入危机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操作不当率、护理文书记录不合格率三种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均明显更低,详情可见表1

表12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护患纠纷

操作不当

记录不合格

危机事件总发生率

对照组(n=58)

1(1.72)

2(3.44)

3(5.17)

10.34

观察组(n=58)

0(0.00)

1(1.72)

1(1.72)

3.44

2.22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评分对比

施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95.01±1.38)分,引入危机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82.34±3.32)分,相比之下,观察者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更大、更深,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多兼具病情复杂易变、发展快且不可预知的特征,与其他科室相比,本科室护理潜在风险更高,也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地。怎样管防控重症医学科危机事件,已成为医学临床上关注的重点。危机管理模式通过率先找出科室护理安全事件针对性诱因,再利用数据、经验总结指定出相应危机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科室危机事件发生率[2-3]。此次研究分析发现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事件多发的原因较多,主要涉及患者、护理管理、护理人员队伍三个大方面,而针对安全事件诱因制定并落实危机管理方案,通过培养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素养、增强健康宣教以提升患者重视程度、加强完善护理管理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最终结果显示,相较于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引入危机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服务满意评分又显著更高:(95.01±1.38)分VS(82.34±3.32)分,且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总而言之,在重症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危机管理引入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确切,可以明显防控操作失误、文书记录不合格等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而改善疗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临床满意程度,值得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大幅应用。

参考文献

[1]翁晓华.危机管理模式构建对ICU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026(18):151-152.

[2]杨利娟.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76,184.

[3]杜春蓉,黄雪丹,杨俊,等.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与价值评析[J].健康必读,2019,(13):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