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周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710089

摘要:目的:探讨在对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按照以往常规治疗工作流程,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药物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对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将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药物相联合使用。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以及饮食、运动上的指导。结果:从患者治疗后餐后2h血糖(2 hFPG)、空腹血糖(FPG)等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占据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以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未超过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相比较,将此药物与西格列汀相联合使用,治疗安全性、总有效率相对较高,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控制,缓解病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效果

前言: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在饮食、行为结构等方面均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然而,让有许多人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2型糖尿病是临床治疗的常见病,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非酒精及其他肝损伤因素,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还伴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伴随着病情的恶化,后期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通常情况下,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并且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难度。为了控制住患者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通常以将血糖、降血脂作为主要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6例,均选自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共男性11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龄为66岁,年龄平均值为(52.41±3.41)岁。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13例、15例,年龄平均值为(52.47±3.57)岁。在临床诊断下,所有患者均初次确诊,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2h血糖进行检验,前者为≥7.0 mmol·L -1,后者为≥11.1mmol·L -1,无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过敏患者,患者无严重肝肾疾病或者糖尿病病史,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下开展,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全面掌握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两方面作出相应的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将二甲双胍药物作为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每次服用剂量为500mg,连续治疗6个月的时间,观察效果。

在对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方法同上,另外增加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药物,使用剂量为100mg,坚持治疗6个月的时间,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包含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的含量水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治疗后糖代谢指标、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提高的患者,视为显效;对于治疗后部分检测指标得到改善,病情有效控制的患者,视为有效;对于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含量水平变化不大,病情无改善迹象的患者,视为无效。针对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腹痛、便秘等不良反应,统计次数后进行比较[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分别为计量、计数单位,前者使用t进行检验,后者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则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85.71%,对照组为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1 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28)

14

10

4

85.71

对照组(n=28)

10

8

10

64.29

X2

12.354

P值

<0.05

2.2 从两组患者治疗前糖代谢指标比较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 hFPG、BM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2.

2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x±s)

组别

BM(kg/m2

FPG(mmol/L)

2 hFPG(mmol/L)

HbA1c(%)

HOMA-IR(×10- 3

观察组(治疗前)

26.3±1.4

7.8±2.3

12.6±2.5

8.9±2.1

4.6±1.2

观察组(治疗后)

24.6±2.1

5.3±1.9

7.9±1.4

6.4±1.5

2.1±1.3

对照组(治疗前)

26.5±1.2

7.9±2.1

12.9±2.3

8.2±2.3

4.3±1.7

对照组(治疗后)

23.9±2.3

6.7±2.4

9.6±2.7

7.2±1.8

3.6±1.4

2.3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腹痛、便秘、上感症状对应人数分别为2例、1例、5例,发生概率为17.86%,对照组患者共出现3例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为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存在,对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来说,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有关研究表明,若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伴随着疾病的恶化,会增加肝硬化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血糖的控制难度也随之加大。从当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上来看,在临床治疗中,并无特效药。采取生活干预的方式,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作出有效的指导,控制住疾病的发展,从而起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不过,这种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有些患者很难坚持[3]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针对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二甲双胍属于降糖类药物,以口服的方式为主。不过,从治疗效果上来看,仍有待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高。西格列汀是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所使用的新型药物。将其与二甲双胍药物相结合使用,不仅能够达到降糖的效果,该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4]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如.青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对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朱丹.名老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证治规律研究及知识图谱构建探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3]武静.吉林省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大学,2018.

[4]郭亚楠,李明珍,孙丽荣,耿思思,张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糖波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05):4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