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学生艺考前心理调适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浅谈高中美术学生艺考前心理调适策略

张娟

重庆市垫江第五中学校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美术生艺考前心理调适策略。首先分析高中美术生艺考的条件和心理问题。其次分析心理调适的有效策略,指引动机方向;加强互动交流;家校合作共育;引发情感因素四种方式,最后分析出高中学生美术艺考前的心理调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容地面对艺考。

  关键词:美术生;艺考;心理调适

  在艺考的逐渐兴起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通过学习艺术进入高校。通常都是在学校高二小高考结束后,组建艺术班,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艺术班,比如美术、音乐等,使学生不断地深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状况明显不一样,因此,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艺考前,要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和面对考试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在艺考时发挥出真正的水平,为学生今后步入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高中美术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无法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艺考美术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学习和文化课学习互相矛盾,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总是担心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效率,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担忧自身的专业课成绩。并且,高中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各领域,在课程的管理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随着学习的时间,在不断地上升。这样学生无法合理地安排自己时间,想要学习专业课,就要减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或者想要学习文化课,就要减少专业课的练习时间,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长期下来,在学生面临艺考前的心理压力会骤然增加,势必会造成艺考的成绩不理想。

  (二) 容易自我封闭

  由于美术教学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美术创造力。一些学生会在各种活动比赛中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并且,很多学生会认为自身是提高学校高考升学率的希望,导致学生会在心理出现一种优越感。同时,因为美术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封闭的学科,或者学习方式,使美术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难以冷静处理。而且,当美术生出现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时,不知道对谁倾诉,导致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逐渐会使学生出現心理障碍。

  (三) 文化课水平较低

  在美术生艺考前,会面对升学的压力,导致学生对自身缺乏信心。同时,高中生的意志较为薄弱,不具备一定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时,就会自动地联想到,自身与文化课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内心目标的实际距离等,容易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尤其在面临高考时,很多美术生因为文化课成绩难以跟上班级整体的文化课水平,导致学生在考前复习阶段,不仅无法进入良好的复习状态,还会造成学生情绪的大幅度波动,对文化课的学习逐渐丧失兴趣,甚至出现旷课的现象。从而,学生会担心文化课成绩影响艺考的成绩,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四) 担心难以回报家长

  由于美术艺考生所花费的学费、材料费等费用比较高,部分学生担心家长的大量资金投入得不到与之成正比例的回报,造成学生经常出现焦虑等心理情绪。首先,部分美术生都会在校外报专业的辅导班,或者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尤其表现在艺考前半年,美术生基本离校进行考前的深度学习,一些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此外,家长会担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下降,也会为学生请家教,进行针对性的学科辅导。从而,学生会都害怕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结果,逐渐增加自身的心理罪恶感。

  二、 高中美术生艺考前心理调适的有效策略

  (一) 指引动机方向

  在对高中美术生艺考前的心理调适,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美术的需要。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动力成为学生行为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来帮助学生舒缓身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美术的专业性,使学生难以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学中蕴含的趣味素材,让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不断地升华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逐渐去感受美术。

 (二) 加强互动交流

  在高中阶段的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会遇到心理问题,尤其是美术艺考生。由于美术生本身的文化课知识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常常会产生挫败感。并且,一些美术生所参加的比赛等活动接触到了社会,就会造成更加巨大的压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敢于敞开心扉,学会倾诉。

  (三) 家校合作共育

  教师要与美术生的家长共同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互相交流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美术生教育的相关问题,以及具体的政策,促使家长可以与教师协同合作。首先,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改善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其次,家长要让学生主动愿意与其交流和倾诉,来维持学生较好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要与家长互相沟通,彼此交流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管理和心理教育,让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始终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来面临艺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艺考效果。

  (四) 引发情感因素

  美术是一门情感最为充沛的学科。因此,教师对学生心理的调适,可以从情感入手,来引发学生的个性情感。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地选择方式,比如观看视频、改制作品、临摹等,使学生可以投其所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学生创作灵感的激发,使学生将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在美术作品中。从而让学生的心理不再受到压抑,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艺考。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美术艺考前的心理调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扰,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容地面对艺考。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给予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起艺考的信心,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心理不再受到压抑,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绘画方法和技能,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不断地升华学生的思想觉悟,用心去感悟美术,从而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艺考。

  参考文献:

  [1]周少慧.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调适有效策略探究[J].新教育,2018(2).

  [2]胥霞.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