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卫振庭

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民的出行需求日益旺盛,地铁可以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和交通堵塞情况,为人们提供更多方便。地铁运营安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就要了解影响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这样就可以更高地解决问题,保证地铁正常运行。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措施

1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因素

1.1人为因素

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或者乘客没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工作人员缺乏高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就会使得事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①乘客随身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安检人员漏检;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吸烟或打闹,就会产生事故隐患。②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设备设施故障,相关操作人员作业不规范,就可能会出现碰撞事故。③地铁站台、站厅出现人流超负荷,就会诱发因过度拥挤出现的踩踏事故。在上下班高峰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站内的秩序进行指引,还可能会导致乘客被挤下楼梯、电扶梯等客伤事件。

1.2设备因素

地铁运营是由各类设备设施的支撑,但轨道、轨枕出现磨损过度、裂缝等问题,就会导致列车脱轨。供电设备存在老化,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断电,大量的电气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行。特种设备的安全装置故障,违章操作、设备故障产生安全事故,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就要定期对各类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与维保力度。

1.3社会灾害

由于地铁站的客流量很大,人员非常密集,空间封闭,一旦出现社会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在地铁中的突发事故可预见很多,如爆炸、火灾、疫情等,这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1.4管理因素

由于地铁从业人员年轻化,管理经验有待提升,业务能力有限,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意识,就会在工作中粗心大意,不落实相应的职责和措施,导致各级管理人员履职履责不到位,相关巡检、检修工作质量不高。比如,管理人员对一线员工缺乏工作指导、监督,导致现场人员对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导致有安全隐患,长期缺漏引发事故。

2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地铁运营当中,所存在的影响运营安全管理隐患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种,对此,想要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促进地铁有序运行,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

2.1制定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要求,结合地铁的实际运营状况,构建完善性的制度和体系,例如,第一,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如设备安全使用期限的限定、结合国家规定,遴选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程标准,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制度,以此规范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第二,建立三级安全网络。如地铁的建设与运营,都要依托国家《安全生产法》来进行,立全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实际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自身设定的科学与规范性的运营安全管理章程,来对地铁运营的稳固性与安全性进行强化管控;同时还要在执行网络安全制度中,充分发挥制度与规章优势,做好分层监管流程。第三,事故处理机制的全面建设。对于员工的安全操作与管理意识形成而言,首先要在岗前培训事项,提高安全意识;其次,要针对突发性事故进行预防措施与方案的设计,强化事故处理机制的建设与执行力度。第四,建设针对性的警地联动机制。加强地铁运营单位与公安机关的关联性,合同时结合《警地联动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例会制度,此外还有结合事故处理机制,对突发性事故进行联动性处理和防控,以此有效确保我国地铁的运营安全。

2.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项技能

对于地铁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人员而言,不仅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并结合自身经验对隐患进行全面排除。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要从自身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入手,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与专项技能,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意识,强化工作人员的实操水平,从而在面向地铁运营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处理与解决。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自身经验,针对地铁运营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可控因素和情况,提前制定好预防方案和计划,以保障在事故发生时有计划可循。

2.3加强环境因素的有效把控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环境因素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对此,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把控,通过加强结合相应的气候、地震等自然因素,加强对技术的遴选和设计,用于抵御外部环境影响,同时结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好一切防范工作,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其次,内部环境因素中,要注重对工作人员和乘客的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矩和制度,来约束乘客与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以此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2.4加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要根据地铁运营情况,提前做好安全预想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应积极安排、调整各部门应急演练项目,牵头各部门对前期各项演练活动进行总结,对各部门演练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查漏补缺,切实提高部门应急救援的处置能力;同时要做好日常演练培训工作,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各类问题,提高全体人员的问题意识,提高对各类问题的敏感性。问题面前必须眼睛向内,透过表面深究问题根源,并要注重对问题的整改与防范。无论是问题发生的责任部门还是问题的非责任部门,都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要充分汲取问题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2.5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的事故处理机制

在当前社会中,对于事故处理机制的构建以及完善,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且地铁运营单位的管理层以及一线员工都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到运营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当前的地铁运营安全形势不盲目乐观,在心中要保留一定的危机感。另外,地铁运营单位的员工应当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观念,对于已发生的事故不应无法排除就停止相关工作的执行,而是应该着重的调查其起因,要透过现象去看其本质,从管理层到员工深层次剖析其潜在原因,从管理上来加强针对性的措施研究,从而解决运营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将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发现,将事后惩处转变为事前预防,从而不断提升地铁安全运用管理人员的事故分析处理能力,提高地铁运用的安全系数。

结束语:当前的地铁是城市地下的交通命脉所在,同时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在公共交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且其发展状态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进步,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城市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进行强化,加强其运营单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做好及时的预防警戒工作,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在意外未发生的时候对其加强防范,从而进一步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社会经济与秩序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1):83-88.

[2]李志东.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7,36(23):54-56.

[3]黄宏伟,叶永峰,胡群芳.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7):55-62.

[4]韩利民,李兴高,杨永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49-53+3.

[5]韩豫,成虎.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构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1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