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莫苏丽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目的:研究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与研究组(n=14),对照组留置尿管并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间歇性导尿并展开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排尿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最大排尿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间歇性导尿;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成为神经源性膀胱,尿不畅以及尿潴留是最常见的症状,此外,患者还会出现肠道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1]。留置尿管是临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规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会引发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减少相关并发症,帮助患者重建排尿功能。本次研究以2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间歇性导尿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与研究组(n=14),对照组留置尿管并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间歇性导尿并展开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男7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4.68±8.41)岁;研究组男8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4.72±8.3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留置尿管引出尿液,同时展开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展开间歇性导尿及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间歇性导尿。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阴部,并将集尿器放置在一侧。若为男性,则将阴茎提起与腹部成60度,随后缓慢插入导尿管,直到流出尿液位置;若为女性,则分开阴唇,插入导尿管待尿液流出。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后,再次插入导尿管,挤压膀胱,最大程度排出尿液后拔除导尿管。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导尿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及间歇导尿注意事项。同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为确保相关操作顺利进行,需要先对会阴部消毒并剃毛,预防尿路感染。叮嘱患者控制水分及饮食摄入,避免饮用利尿饮料,保障膀胱尿平衡。(2)导尿中护理。对导尿管实施润滑护理,可以确保尿管顺畅插入,并且还可以减轻患者不适。导尿成功后沿着尿道的解剖结构将导尿管取出。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间隔,如果发现残余尿量低于100mL,则可以停止导尿[2]。(3)导尿后护理。每天记录患者饮水量、导尿量以及导尿时间,定期监测患者肾脏功能。一旦发现感染,立即予以对应措施。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并指导患者穿宽松衣服,确保适量饮水。

1.3观察指标

(1)排尿功能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残余尿量以及最大排尿量。(2)并发症,包括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肾积水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排尿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残余尿量以及最大排尿量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尿功能改善情况比较(x±s,mL)

组别

例数

残余尿量

最大排尿量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14

149.25±22.78

68.96±8.16

174.48±28.92

277.35±39.74

对照组

14

149.31±22.84

109.65±11.37

174.54±28.87

216.84±34.67

t

/

0.0070

10.8787

0.0055

4.2931

p

/

0.9945

0.0000

0.9957

0.0002

2.2并发症

研究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14);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计1例,肾积水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1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15.401,P=0.000)。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外周神经系统因素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关,其不仅会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及感染,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肾衰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规留置导尿管可以降低残余尿量,但是长时间留置尿管会损害尿道,影响预后。间歇性导尿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可以促进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正常。且其操作简单,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自我护理,重建膀胱功能[1]。在间歇性导尿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确保后续操作的科学性,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则可以缓解患者心理负担,确保导尿的顺利开展;导尿后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留置导尿管相比,间歇性导尿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且有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综上所述,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促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凌耘. 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3):22-25.

[2]王丽娟,刘金花. 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9-11.

[3]张国锋,梁英,王莹. 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7,15(16):1996-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