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高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1
/ 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高效率

赵亚萍 邱艳蓉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匡山小学 652100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力,训练思维,激发写作兴趣,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提高 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维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的基础工具。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人材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思维,而且使用起来方便灵活,情趣顿生,促使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学中,怎样使多媒体发挥它的作用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丰富多彩,运用恰当的多媒体,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把教学内容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情景,使学生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使学生由爱学、乐学、进而达到会学、好学的目的。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众星拱月”这个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先生让学生弄清圆明园兴盛时期建筑布局情况后,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复合式幻灯片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另外,这篇课文所处的年代离学生太远,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呆板,简单的说词解义而以形象,直观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披文入情悟理”的目的呢?在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时,教师先放了一段录相。以直观、生动的形象为学生展演了当年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的巨大损失和英法联军野蛮、强暴的行径。然后结合课文思考,练习第二题,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扎扎实实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逐渐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而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先借助电教手段形象生动的展演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想象以基础,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接着又不失时机的回到课文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中领悟作者所寄托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启发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思想性,教育性。

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离不开创意。一节课不仅要求成功,更要求精彩,使其回味无穷,这就是把教学提高到艺术的高度来要求。一堂具有艺术价值的课,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它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法,不同的表现形式,多媒体的参与大大的提高了它的独创性,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如,在上《桂林山水》时,老师有创意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一段,剪辑好了的描绘桂林山水的录相,教师宛如一名导游。边看边把课文内容穿插其间,让学生顿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试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怎能不让人感动?怎能不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强烈震憾?聆听中学生感悟到什么呢?或许是强烈的共鸣,或许是心灵的震颤。我相信,人类的某些感受是可以“悟”而无法讲的。课堂设计的意义本身就在于它不仅要让教师说话,还要让环境说话,更应让气氛说话。多媒体的参与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艺术性,保持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

三、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文道统一,寓育人于学文之中。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其它的学科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中,除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在听说读书能力得到实实在在提高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如《草原》一课的教学,老舍先生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了草原的人更美,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那种自然美和人情美,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藤格尔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草原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由此,一种明快、愉悦、积极的情感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我趁热打铁,又用多媒体播放了蒙汉两族同胞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一幅民族大团结,大联欢的景象,深深的烙在了学生心底。让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增加写作乐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电教媒体指导小学生作文,从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课后小练笔“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这一内容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完成此次作文带来一定的困难,试想没有观察作为基础,怎么能写好“描写小动物外形”的作文呢?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大白鹅》的录像片。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外形时,把最能显示大白鹅样子的镜头“定”下来,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一步一步地观察。播放录像时,我关掉配乐,边提示边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强调观察顺序,在观察大白鹅的头部时,出示单幅投影片,一部分一部分地让学生观察耳朵、眼睛、嘴巴的颜色、形状。再放“慢镜”,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生活习性。学生在观察完各部分后,把录像再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并让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即口头作文),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学生练习说明白后即可动笔写下来。  

五、教学中利用各种电教手段,有利于形成“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因此,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教学容量,进行高质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浪费学生课堂时间严重。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抄写短文、抄写例题、抄写随堂练习等的这段时间,学生几乎白白浪费掉,进而代之的是课下的加班加点,这无疑人为地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加大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这一点。例如:教学中用到的短文分析、随堂练习及检测题等,教师都可以在课下制成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上课时只需打开投影机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即可。这样就可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进而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进行高密度教学。这样,抓好了课堂40分钟,也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需要教师通过准确的语言叙述来讲解,又要利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有了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效果就大大不样了,幻灯、录音、录像以其自身的特点,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声形并茂,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接受思想教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