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 经 典文化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行走在 经 典文化中

张芝兰

湖北省嘉鱼县鱼岳三小 湖北嘉鱼 437200

摘要: 中国古老的经典诗文意境优美、文字精巧、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韵味独特,富有想象力。 诵读经典诗文,能促进口语的发展,增强记忆力、创造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要巧选作品,让学生感受经典魅力;创设环境,引发学生诵读兴趣;多种通道,让学生感受丰富内涵;

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运用经典。

关键词:诵读经典 巧选作品 创设环境 多种通道 学以致用

中国古老的经典诗文意境优美、文字精巧、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韵味独特,富有想象力、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让我们走进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 一)走进经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经典文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或寓意深刻,或富有哲理,或寄情山水,或诗情画意。所选经典诗文与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密切结合,作品贴近学生生活的、感兴趣的,学生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感觉感受经典魅力。低年级有《一去二三里》、《画》、《画鸡》、《鹅》、《悯农》……中年级有《所见》、《小池》、《望天门山》、《游子吟》、《春日》……高年级有《鸟鸣涧》、《石灰吟》、《芙蓉楼送辛渐》、《天净沙.秋思》、《浣溪沙》……

创造经典环境,引导诵读经典

  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创设了经典阅读的区域,古诗、三字经、成语图片。教室环境布置用上图文并茂,集雅、美、趣为一体经典诗文,让它们伴在学生周围,置身这种文化氛围中,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学习,在美的欣赏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与经典为友,从认识走向认知。课前、课中、课间活动都是吟读诵唱的好时候,在不同的时段播放一些配有音律的诗词,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兴趣,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同时开放图书室,选择多种适合学生阅读的古典文学书籍,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经典文学、感受经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三)建立多种通道,感受经典内涵

经典诵读,不能采用枯燥单一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应通过形象的多通道学习,在经典诵读中体验到活动的有趣、有情、有共鸣,不仅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使学习兴趣和感悟的能力得以提高。

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了解这些以后,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如果不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就会认为诗中写了自己和敬亭山相对视,觉得作者很无聊。其实,这是李白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达十年之久,深感世态炎凉,加上长期居无定所,使他尝尽人间辛酸,深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诗的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所表达的深意。又如在教学《卜算子 咏梅》时,要想走进这首词,就必须了解毛泽东和陆游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从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现情感或是意境。   2.结合环境·诵读精华

春天诵读《草》、《春望》、《游园不值》、《咏柳》、《春晓》;夏天诵读《小池》、《采莲曲》、《夏日杂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秋天诵读《山行》、《静夜思》、《秋浦歌》、《夜书所见》、《枫桥夜泊》;冬天诵读《江雪》、《咏梅》、《别董大》、《塞下曲》、《风雪宿芙蓉山主人》等,这些古诗简单美妙、意境悠远,读起来,仿佛感受到了一幅幅清新、流动的四季的画面,感受到了语言美、意境美,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3.课前诵读,温习作品

课前诵读是学习诗歌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是学生感觉愉快的事,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比如:《对子歌》、《三字经》、《弟子规》等,对仗工整,节奏感强,韵味独特,朗朗上口,学生兴趣高。诵读方法有:配乐诵读、接句诵读、节奏诵读、接字诵读,多种形式的诵读大大调动了读的积极性,,提高了节奏韵律感,增强了学习效果,进一步感受到诵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4.课后任务,提升兴趣

对于古诗词教学,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课内外结合,前后联系,让学生能运用课堂上的方法自主学习同类型的古诗。在教完《小儿垂钓》后,我让学生回忆描写小孩天真活泼的诗词,如《所见》、《村居》、《牧童》等,归纳出此类诗的特点,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体会小孩的天真活泼,感受童年的快乐。

学习《卜算子 咏梅》,把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咏梅词,表现出来的情感却恰好相反,从而更好的理解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完这首诗后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词?”把这些作品稍稍整理就做成一本梅花书,取名为《梅花三步曲》,学生的阅读兴趣顿增,同时又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完后,依然沉浸在美文中。可以布置课后创作,如表演。在学习《春晓》后,先请学生欣赏一段配乐歌曲,感受想象后再欣赏春天那万物复苏、花开鸟鸣的画面,在音乐旋律中学习欣赏诗词、跟诵、朗读,把诗歌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演唱表演。古诗《咏鹅》中、下载了白鹅浮绿水、曲颈向天空鸣叫的课件,白鹅生动、形象,再配上音乐和动情的朗诵,孩子们在优美画面、轻灵的音乐欣赏中很快的理解感受了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儿表演水草、表演白鹅,白鹅听着音乐在池中嬉戏玩耍,在情景中诵读,投入其中,印象深刻。在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依依惜别的场景,配上动作,表情和话别的语言使内容更丰富,既学习了古诗有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四)熟知经典文化,自由行走其中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愧宝,引导学生熟知经典自由行走其中.知道人们用“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教育我们努力学习;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教育我们珍惜时光;用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我们的雄心壮志。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黄昏来”赞美大自然的美景;朋友分离,用“莫愁路上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来互相勉励;独自在外时,又会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表达思乡之情。到大自然中去,寻觅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静。体会“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独。学习生活中,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热爱。 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好要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让学生从小接触一些经典诗文,对古诗文有所感受、感悟,得到文化上、情感上的熏陶,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将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化,使每位学生在精美的诗文中学习智慧,让绵绵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让传统文学精华世代传承。转贴

想 参考文献

参参文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华诗中华诗词赏析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1-6年级教学用书

小学教学参考

语文课外阅读师教学用书赏析参:考献考文献餐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