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革命,需五个“更注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公厕革命,需五个“更注重”

钟梅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江苏省盐城市 224200

摘要:“公厕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公厕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找出中国公厕设计中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不足。给出今后公厕绿色设计的五个“更注重”的解决理念,希望可以为今后中国公厕绿色设计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公厕;发展现状;不足;五个“更注重”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厕发展迅猛,各地进展的轰轰烈烈,千姿百态。但就厕所的实质来讲,可归结为几个层面:在技术层面上,需要满足卫生、环保、私密、舒适、生态文明的要求;在管理层面上,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参与(运行维护引人互联网技术、共享、移动等方式);在人文层面上,需要与城市及城乡整体规划结合,融合城市整体文化形象,凸显人性化使用细节,让厕所这一建筑成为城市的人文写照;在环保要求上,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固态、液态、气态等)、节约厕所用水、电等能源使用量,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在生态要求方面,要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国内外公厕发展现状

1.1中国公厕发展现状当前各类现代环保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公厕建设中,公厕整体形象发生革命性改观。在中国开展的第五次厕所革命中,各地主管部门意识到应对公厕布局不均、数量不足、规划落后及占地合法性等问题,运行管理比建设更加重要;近年中国加大环保政策的倾斜力度,公厕设计也向更加环保、节能、资源化方向倾斜;同时开展智能化研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如厕体验,从技术上解决臭气污染、水粪污染等环境问题。

1.2国际公厕发展现状国际现代公厕设计侧重于如厕功能多样化、如厕舒适度及方便度,关注公厕节能环保、资源化和智能化发展。日本研制出了电脑控制的“节水公厕”,严格控制冲水用水量;小便位、大便位设置红外感应器,可自动冲水;马桶内的化验仪器会分析出如厕者排泄物中的蛋白质、红白血球和糖分等;厕所专门配有纸垫或消毒产品。美国利用太阳能自循环生态厕所技术,将微生物和电化学处理技术相结合,使粪尿经消毒、处理后循环和再利用。瑞典进行公厕改造,达到粪尿分集,过滤的尿液循环使用,剩余的马桶废物作为肥料再利用。

中国公厕绿色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节能减排方面

水电浪费是目前中国公厕大多采用水冲方式,日用水量极大,且在设计时未考虑节水、节电措施,如采用非节水便器和水龙头,未考虑水回用,不使用节能灯,建筑设计没有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等,加上后期设施损坏后维修不及时,经常出现水一直流,灯一直开的现象,造成了水电资源的极度浪费。

2.2生态环保方面

化粪池污染。化粪池构造和处理工艺简单,污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较差,未起到污水局部初级处理作用;化粪池建成后疏于管理,许多化粪池渗漏严重,致使许多化粪池不仅未能起到净化处理污水的作用,反而成了环境污染的一个因素,严重污染环境及地下水源;且化粪池内产生可燃性气体聚集易引发爆炸事故。化粪池管理较混乱,缺乏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管理,政府部门对化粪池的设计、建设以及管理、使用和服务等方面未制定相关规定。

资源化处理。目前国内对畜牧养殖业粪便的资源化处理研究比较多,人粪资源化处理研究较少;高温堆肥可达到资源化处理,但处理周期长,控制不好有气味,存在重金属富集的可能性;厌氧发酵可产生沼气回用,但处理周期长,初期投资大,管理控制要求较高;低温热解可回收一定热能,并获得稳定的生物炭,但属于新兴技术,目前缺少大规模应用,处于试验阶段。

公厕绿色设计的五个“更注重”解决方式

3.1要更注重位置的布点

公众越是集中、人流越是密集的地方,越需要公厕。由于城区拓展、功能转换,城市建设步伐很快,原先的布局一定还有不足,而且也会随着发展变化,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原有的布局可能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及今后的需要。因此,公厕的建设与改造,首先要摸清底数,对现有公厕的布局、使用情况与需要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要兼顾城乡,特别是正在变化中的城郊接合部。要以方便为第一标准,在该增加的点位及时增加,即使遇到阻挠等许多困难,也要尽力协调解决。

3.2要更注重数量的增加

除了建设极少量高标准、高档次、多功能、多配套的公厕,用以引领和示范外,就目前本地总体社会发展水平与群众愿望、社会需要而言,新建与改造、高档次与实用型相比,有更多的数量、更方便实用的规式更为重要。其实,有的点位,就是设置一些简易小型、可移动的公厕,也要比建设高、大、上的公厕,更能解决方便急迫的大问题。当然,要将那些本来尚在发挥作用的公厕拆了再造,无疑更是没有必要的。

3.3要更注重设计的系统化

厕所是一个城市最隐秘又最直观的体现,但传统观念里,我们往往只考虑到了隐秘性,而忽略了直观性,所以我们发现,传统的厕所基本没有太多设计的元素呈现。我们往往把城市的审美标尺及文化寄予放在了一些地标性的建筑上,比如音乐厅、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小小厕所其实往往是光顾率最高的场所,所以设计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设计应该是系统化的,在设计之初,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设计本身,而是要将眼光放到设计格局之外,横向立足当地的城市特色、文化底蕴,纵向结合环境长远的变化发展。

3.4要更注重建设的品质化

好的设计同时也需要高品质的建设来呈现,这也是城市公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厕所虽小,但高品质厕所也是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日。从建设施工工艺的精细化,到建筑材料、卫生器具、配套设施的质量性能,都须严格把控,才能呈现出高品质的公共厕所。这不仅需要齐方在意识层面形成禁止低价,追求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共识,还需要有专业的厕所实施团队。

厕所的建设,不单单只是厕位的增多,还有厕所整体的设计美感,齐空间的布局规划,厕所文化的布置等等。未来,厕所不只是解决公众的如厕问题,还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它的建设将更追求品质化、个性化,进而向公众展现出一个城市的特征。比如,在设计上运用当地的民族风俗、城市特色等元素。同时,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也会更加注重选择环保材质。对厕所周边的环境及绿化也会有更深人的思考和布局。

3.5要更注重后期的使用维护

公厕建设的目的是使用,只建不管或建了不管,不但不能发挥其作用,不能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还会成为城市大煞风景的窗口。比如有没有专人管理与清扫,有没有监督与考核奖惩,有没有正常供水,设施设备坏了是不是及时维修等等。目前,城区的许多公厕都有了专人管理,卫生状况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但还有许多公厕还没有专人管理,特别是农村公厕,不但没有专人管理,无水、水龙头等设施损坏也较多所见,卫生状况还是很不理想。

结 语:

“公厕革命”离不开应遵循节约理念和环保理念,善于利用节水、节电等新技术、新设备,适当发展移动式或装配式公厕节约土地资源。公厕绿色设计要覆盖从粪尿及污水产出到最终使用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包括产生、收集、运输、处理、转化、利用及处置各环节,形成一套公厕绿色、生态、产业化供应循环系统,传播绿色公厕文化,使公厕真正成为生态化城市的展示窗口。

参考文献:

[1]李志安.医疗机构“公厕革命”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20(12):62-66.

[2]贾斯宁.公厕革命发展中的绿色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21):138-139.

[3]陈向前,余池明.城市公厕革命十大发展趋势[J].环境经济,2019(20):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