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3
/ 2

供电企业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

张晓鹏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会宁县供电公司 甘肃 730000

摘要: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城镇和农村地区对电力供应的要求大幅提高, 配农网建设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 供电企业需要优化业务布局, 打破管理壁垒, 加快配农网工程管理中各专业集约融合, 构建涵盖相关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全区域的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统筹城乡电网规划、电网技术应用及配网运行管理, 协同推进配农网工程建设。

关键词:农网工程; 一体化; 管理体系

1供电企业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背景分析

1.1国家对配农网建设改造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国家将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作为落实稳增长、防风险的重大措施, 要求加大配农网建设改造力度, 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配电网,供电企业要推进配农网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 推动电网构架升级。

1.2供电企业对卓越管理的不断追求

配农网工程专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 配电网建设管理中各专业互相为壑, 缺乏有效衔接与沟通, 管理效能低下。为提升管理效率, 必须加快配农网管理中各专业集约融合, 形成涵盖各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全区域的配农网工程管理模式。

1.3电力客户对优质服务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售电侧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 供电企业面临优质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等考验, 供电服务是公司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必须综合运用网架结构改造、规范工程建设、优化配电运行管理等手段。同时, 服务“三农”、分布式电源、电能替代等领域, 也需要配农网工程的有力实施作为保障。

2思路及对策

为提升配农网工程管理水平,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突出对前期规划、技术应用、工程建设、配网运行四个方面的重点把控, 通过开展前期规划“科学化”、技术应用“实用化”、工程建设“精益化”、运行管理“精细化”, 实现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 全面提升配电网网架结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经济运行和自动化水平。

3深入调研, 构建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目标与体系

明确管理目标:分专业进行深入调研, 掌握配电网现状。针对不同的供电区域, 调研配电网结构、电网投资、用电需求、经济水平等, 结合配电网网架结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经济运行、自动化水平等五个维度专业指标, 确保提高客户满意率、提高综合电压合格率、提高供电可靠率、降低综合线损率 (“三提高、一降低”) , 建成一流配电网的总体目标。

构建管理体系:根据集约化管理要求, 将专业管理和业务统筹管理优化结合, 按照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作高效的原则, 组建公司“配农网工程领导小组”和“专业管理小组”。建立协调联动、定期例会、监督考核工作机制, 发挥各部门管理合力, 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界面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4前期规划“科学化”, 明确配农网工程建设方向

开展现状评估分析, 研究制定配电网规划, 全面提升配电网网架结构, 在源头上保证配农网工程的科学性。依据国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结合区域电网实际, 严格执行“适度超前、统筹协调”原则, 编制《县域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实施细则》。“适度超前”以5年前景为参照, 一是容量适度超前, 确保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二是技术适度超前,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确保优质供电、节能降损。“统筹协调”电网内外, 外部协调即配电网规划与地方发展规划相结合, 融入地方建设与发展;内部协调即兼顾电网协调发展, 提高网架灵活性, 逐步构建智能化的安全可靠配电网。动态评估和滚动优化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建设成效评估工作, 积极推进跟踪配农网规划项目, 动态分析规划建设成效, 滚动优化规划方案和储备库, 建立规划、评估、问题、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在针对配农网项目的评估过程中, 从待建项目入手, 同时结合所属电网, 对整个区域配电网进行评估, 得到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 建立项目与规划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

5技术应用“实用化”, 优化配农网工程实施过程

充分利用配电自动化和不停电作业技术, 使前期投资改造升级的设备和技术真正落地应用, 降低工程建设对配电网运行的不良影响, 提升区域配电网的整体品质。配电自动化技术可助力工程建设实施,以配电自动化全覆盖为目标, 结合配农网工程建设, 同步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升级改造。在配农网工程建设过程中, 积极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 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实施对配电网运行指标的不良影响。以配农网工程的实施推进配电设备自动化, 同时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助力配农网工程建设。利用不停电作业技术降低工程停电影响,推进不停电作业市县一体化体系建设, 常态化开展4类架空不停电作业, 减少停电损失。以全区域、全时段、全类型作业为目标, 业扩、消缺常态化开展不停电作业, 将不停电作业与配农网工程建设有机结合, 实现不停电作业全覆盖。

6工程建设“精益化”, 提升配农网工程现场管理水平

摒弃粗放型管理方式, 实行精益化管理模式, 理顺项目管理流程, 加强现场施工及档案审计管理。提高配农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配农网工程储备阶段应用国网典设设计软件完成初步设计, 应用标准化物料。贯彻执行工程开、竣工与质量验收交接制度, 全面推广应用四新技术, 保证每项工程严格按照初设施工。对施工单位开展业务培训, 宣贯国网公司及省公司下发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将配电网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标准化固化, 确保工程安全“零事故”、工程质量“零缺陷”投运。同时规范工程档案及结算审计管理,加强工程档案管理, 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配合审计部门对配农网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加强工程合同管理, 严格履行约定, 禁止违规转包, 制定发布公司配农网工程施工分包意见。

7配网运行“精细化”, 加强配农网工程停电管理

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效率, 着重加强配农网工程实施中的停电计划管控, 实行停电计划年度预控、月度平衡管理模式, 严格遵守“先算后停、少停慎停、一停多用”原则。坚持停电审批“一张表”制度, 对年度、月度停电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提高设备可用率、停电计划兑现率。建立停电计划“双向”沟通协调机制, 横向加强各部门间协调配合, 以里程碑计划为基础, 保证检修计划刚性执行;纵向介入配农网工程进度管控, 避免工程延期。按照“先算后停, 边停边算、停后复算”思路, 严管重复停电, 实现同一线路多部门集中作业;严管延时停送电, 提高停电方案的合理性;严管临时停电, 对人为责任造成的临时停电从严考核。树立计划停电管理可控性观点;树立设备检修和停电优先观点;树立两个“减少”观点, 横向梳理停电范围, 纵向协调停电时间。开展电网资源“五结合”活动, 即生产检修与基建、技改、用户工程相结合, 线路与变电检修相结合, 一次与二次系统检修相结合, 主辅设备检修相结合, 用户与电网检修相结合。

8结语

配农网工程一体化管理, 优化了专业管理界面, 增强了专业间协同协作能力, 使配电网建设效率提高, 其中多项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百佳工程”。随着配电网的不断优化, 基本消除了区域用电“卡脖子”、“低电压”问题, 公司供电能力和质量明显改善, 供电服务更加优质,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缩短94分钟, 供电质量投诉率降低0.4次/万户, 极大满足了社会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李东升.浅谈如何加强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24)

关禄明.农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J].电子测试, 2015 (24)

[3]舒社敏.项目管理理论在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 2016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