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环境下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0
/ 2

生态文明环境下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孙聪影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1

摘要: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我们摘取发展果实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各个流域的生态平衡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流域问题不治理,流域动植物生存面临危机,人类自身饮水也受到威胁,同时还要面对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由此可见,恢复流域生态文明刻不容缓。由于流域水资源具有跨域性、外部性特征,在治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整个流域的污染问题,应积极探索流域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流域治理的难点,然后讨论了治理工作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流域治理;治理模式

生态文明环境下流域治理的难点

1.流域治理内容多种多样

1)水土流失、山洪灾害

流域治理工作难以统一治理模式,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流域的问题不同。部分流域由于植被稀少,缺乏防风固土的能力,河床在长期的水流冲刷下,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遭遇强降水时,则河水流速加快,水岸线上升,冲刷掉更多的土壤。这种流域治理则应该从还原河岸植被方面入手,恢复生态环境,流域问题会明显减弱。

2)水电工程带来影响

部分流域的问题源于水电工程修建,水利工程会影响水文走势,干涉流域与周边水体自然联通,还会对水生动植物正常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这类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是人文因素造成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水利水电工程的辅助,所以要借助科学技术对生态群落失衡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弥补。例如,水电工程影响水体联通,导致水体无法泄出去,可以开建人工湖,将水体引流除去。

3)水污染

现阶段,水污染是所有流域都要面临的问题,属于共性问题。水污染以长江流域最为严重,这是由于流域沿岸的城市化进程快和化工企业数目多共同造成的。水污染的直接行为人是城市居民和排污企业,根本原因是居民生活产生污损,企业生产产生污水。对这类问题,要从管理和治理入手。一方面,通过管理来减少污水向河水排放;另一方面,要通过污水处理技术来净化污水。因为污水产生是无法避免的,不可以排放到河里,就要让污水彻底消失。

2.流域治理失效因素分析

1)水生态监管不力

流域治理工作具有较长的历史,但是成效差强人意,根本原因是水生监管不力。虽然,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污有严格要求,企业向水体中排污需要获得排污许可证,但是由于监管失利,执行力度不够。所以,流域水污染问题缺乏成效。

2)流域治理能力参差不齐

流域治理一般按照行政区划分,河流流经多个行政区。不同地区对河流治理的力度是不同的,上游治理效果对下游河水质量有直接影响。各个区域的治理效果不同,治理能力参差不齐,最终形成了流域治理功能碎片化的状态。

3)水治理缺乏协作机制

在不同发展时期,流域治理的主体略有变化,到目前为止,流域治理工作参与者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水体治理工作中,三者缺乏有效协作,导致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流域生态平衡的恢复。

生态文明环境下流域治理要点

1.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所以,现阶段流域治理要相应国家号召,对于流域范围内工业生产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查,非必要项目可以驳回,减少企业向河水中排放废水,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对于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的项目,要大力扶持。根据流域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习性,加强对水土流失地区植被移栽。前期要对适应环境的植物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让投资植物种植的主体利用流域土地获取经济效益。以此吸引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的活动中。

2.具体流域,具体分析

流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但是影响生态平衡的根本原因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在治理过程中,要尊重流域差异,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要以流域治理为中心,现阶段要避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活动。

3.政府、企业、社会协商共治

恢复流域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责任,政府、企业、社会成员都要参与其中。由于过去几十年工业化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修复环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设备、时间。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实现环境恢复平衡。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推动的方式来协作,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对接,社会提供资金支持和工作监督以及价值观传播作用。

三、生态文明环境下流域治理模式

1.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治理

鉴于流域内企业排污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通过法律手段对此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考虑根据流域生态破坏情况和承载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污染水体企业追究责任。另一方面,要加速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完善企业排污的实时监测技术。总之,全面建成法治社会背景下,要发挥法律的威力来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改革管理体制,综合治理

各个流域要对既有的流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优化,对于既有的排污企业,要采用“边污染,边治理”的原则。对于申请中的对流域水体有污染风险的项目,要审查其水处理能力,如果能力不足,则要彻底驳回。要强化流域水体监管工作,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总之,要根据流域污染情况、企业治污能力等综合情况来进行管理。

3.借助环境协议,推动企业自治

当下参与工业生产的企业,都自愿签订了环境保护协议。要充分发挥协议的作用,推动企业自我规范,参与到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中。例如,要依法严格追究企业排污对水体的污染责任。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参与到流域周边植物栽培工作中。要动员企业参与各类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保活动,给予财力或者物力上的支持。

4.重视公众参与,实现决策民主

现阶段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性。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对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对各个地区的生态治理效果进行报道,对企业为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和负面行为进行公布。这样可以借助自媒体和互联网增加流域行政区政府和企业对治理工作的曝光度,通过大众监督和舆论导向来推进政府作为,企业行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冲突时,可以采用公众参与决策的方式来进行,让全民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总之,恢复流域生态文明要发动一切社会力量,唤醒大众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责任意识。

5.链接污水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部分流域的水污染是由于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城市和村镇生活污水治理是污水处理的一个项目。村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为最佳。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影响流域相邻水体连接的状况,可以考虑将过剩水体引入人工湖,将人工湖作为人工湿地的一部分,加强村镇生活污水的环境自净能力。这样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和监测来避免生活污水排入江河,也能减轻人工湿地的开发困境,一举两得。总之,流域治理一方面要拒绝污水和其他形式的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要解决这些污水或者其他破坏行为。从根本上分析,污水处理技术和集中净水工程是解决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环境下,流域治理工作要受到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找到流域生态被破坏的各类因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治理方向。另一方面,政府、企业、社会要给予流域治理工作关注,通过实际行动和大众监督,推动治理工作,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参考文献

[1]吴维.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探究[J].区域治理,2019,0(7):94-94.

[2]杨远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19,0(18):11-11.

[3]李超显.我国流域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工具选择的政策网络分析[J].节能,2019,38(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