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清洁能源公司年产,100万吨煤粉制备项目控制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某清洁能源公司年产 100万吨煤粉制备项目控制效果分析

王星,安华庆,刘持明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检测评价科,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某清洁能源公司高效煤粉锅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行业防控效果。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与检测数据,对高效煤粉锅炉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该项目作业点粉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卸煤间粉尘浓度较高接近限值,分别为CTWA 2.05-2.23 mg/m3、卸煤岗位 CSTEL4.13-4.65mg/m3、输送皮带头CSTEL3.87-4.18 mg/m3、输送皮带尾CSTEL3.62-4.01 mg/m3 。结论 该公司高效煤粉锅炉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后,能够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应加强输送皮带的密闭和卸煤间除尘器罩口的合理设置。

关键词: 清洁能源;煤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高效煤粉锅炉,是指以“煤粉燃烧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燃煤锅炉,实现了燃煤锅炉的高效运行和洁净排放。。鉴于近年山东省政府启动的“工业绿动力”计划,某清洁能源公司新上节能环保项目,即年产100万吨高效煤粉锅炉项目。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受企业委托对其高效煤粉锅炉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加强清洁能源行业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应用与效果。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年产100万吨高效煤粉锅炉项目的生产区:原料煤系统、制粉系统、成品仓;辅助生产区:空压机站、制氮车间、机修车间、循环水池及泵房。

1.2 方法

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需要,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GBZ/T277—2016)[1-2]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高效煤粉锅炉项目试运行期间工作场所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健康的影响进行正确评价,以便用人单位进行相应改进。

2 结果

2.1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煤由汽车运至卸煤间,经提升机输送至原煤库。原煤库的原煤经提升机、皮带机等进入磨前仓,经称重式给煤机进入立式磨煤机磨成煤粉,经过烟风烘干并携带出立磨,进入袋式收尘器,干净烟气进入引风机,该烟气一部分排空,一部分作为循环风回流进入制粉系统。煤粉经收尘器收集后进入配套的螺旋输粉机配送至成品仓。

2.2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2.2.1 原煤卸车、原煤输送、磨煤机制粉、煤粉输送、产品仓装车环节为粉尘产生的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的密封不严可造成粉尘逸散;

2.2.2 磨煤机、带式输送机、振动给料机、螺旋输粉机、空压机、引风机为噪声控制的关键;

2.2.3 检维修环节若防护措施不当可接触高浓度煤尘,局部密闭空间煤尘浓度过高时或遇到电焊动火作业可引发爆炸危害。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接触有害因素人员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对高效煤粉锅炉项目作业点呼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的浓度进行了3d测定,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卸煤间粉尘浓度较高接近限值,分别为CTWA 2.05-2.23 mg/m3、卸煤岗位 CSTEL4.13-4.65mg/m3、输送皮带头CSTEL3.87-4.18 mg/m3、输送皮带尾CSTEL3.62-4.01 mg/m3。对高效煤粉锅炉项目工作场所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物理因素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2.4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该清洁能源公司于今年11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主要针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本项目本次职业健康检查50人,发现其他方面健康异常12人,建议根据体检表中提示到综合医院相关科室进行诊治。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可疑职业病,公司将本次查体的个人《职业健康检查表》均归档管理。

2.5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

该高效煤粉锅炉项目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卸煤间、原煤库、磨前仓等处设置除尘器;带式输送机及输送皮带为密闭结构,并设置1套超声雾化除尘装置;空压机、制氮机等高噪声设备单独设置;热风炉设备及管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3 讨论

3.1 分析

该清洁能源公司年产100万吨高效煤粉锅炉项目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非金属制品业—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项目,根据安监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3]规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所在厂区一次整体规划,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分离,各分区之间以绿化带隔离,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南东,次频率风向为西北西,生产区位于厂区西北侧。由于该项目原料及产品主要为粉尘,不属于挥发性有毒物质,且生产区与非生产区之间设置绿化带,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规范的要求。该项目配备了通风排毒设施、设置了除尘器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并采取了降噪减振等防护设施,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存在问题:职业病防护设施台账不健全、缺少维护记录;输送皮带密闭不严;卸煤间除尘罩口设置位置不合理;现场巡检未配备针对一氧化碳的防毒面具;防尘口罩型号不符合要求;现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较差。

3.2 措施及建议

在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输送皮带加强密闭,防尘煤尘泄漏;卸煤间除尘器按照《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设置;(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①煤粉热风炉需设置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在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在泄险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警示标识,并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车间内增设“救援电话”标识;②生产装置发生故障时,或者维修、检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禁止启动”或“禁止入内”警示标识,并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现场巡检配备针对一氧化碳的防毒面具,配备的防尘口罩型号建议更换为N95型号;(4)应急救援:针对该项目中高温中暑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应包括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定期进行演练;(5) 职业健康检查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4-6]要求,公司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岗前、在岗、离岗查体。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6)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①原煤卸车、原煤输送、磨煤机制粉、产品煤粉输送、产品装车环节为粉尘产生的主要环节,机械设备密封不严可造成粉尘逸散;②磨煤机、带式输送机、振动给料机、螺旋输粉机、空压机、引风机为噪声控制的关键;③检维修环节若防护措施不当可接触高浓度煤尘,局部密闭空间煤尘浓度过高时或遇到电焊动火作业可引发爆炸危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T277—2016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S]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S]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王星(1970-),男,山东淄博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卫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