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和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1

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和心功能的影响

向仲华

重庆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 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展开优质护理对患者情绪以及心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共计80例,在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所接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40例,以常规方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结果 结合对两组心理状态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运用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能针对其心理状态以及心功能进行改善,帮助患者恢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心功能

血液透析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治疗类型,其在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存在有较高的适用性。在该治疗模式下能够促使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迅速得到清理,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同样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且多数患者存在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本研究就针对优质护理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共计80例,在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所接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40例,以常规方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34—67岁间,均值为(47.81±1.38)。而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2—68岁间,均值为(46.71±1.09)。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中的护理方式完全按照常规方式展开,评估患者在治疗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而观察组则需要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护理对策如下:

(1)治疗前护理。在展开透析治疗前需为患者提供最为舒适的治疗环境,对病房内温度、湿度等严格进行控制,及时开窗通风,保障室内空气质量。耐心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将内心压力进行倾诉,促使其能够以平稳的情绪接受对应治疗[1]

(2)治疗中优质护理。在透析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各方面体征变化情况仔细进行评估,并核查动静脉瘘是否处在正常状态。可借助洗手液对穿刺部位进行冲洗,按照绳梯法展开穿刺,一旦出现穿刺失败则需要立即展开固定、按压等保护患者内瘘。透析中,可引导家属多与患者展开交流,针对患者注意力进行转移,同样可以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3)透析后护理。在透析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为患者讲解治疗后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对策与方法,明确治疗后期的注意事项。在日常饮食上则需要引导患者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食物,减少高钾高磷食物的摄入。

1.3 观察指标

需以SDS、SAS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同时对患者肌酐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对研究中数据展开处理,均值±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SDS评分上,观察组为(31.29±1.09),对照组则为(39.82±1.55),对比P=0.001,t=10.082。在SAS评分上,观察组为(30.81±1.55),对照组(38.23±1.47),对比P=0.001,t=9.771。在肌酐水平上,观察组为(1067.82±34.99)umol/l,对照组则为(845.98±53.83)umol./l,对比P=0.001,t=14.883。在血清白蛋白水平上,观察组为(41.82±2.09)g/l,对照组则为(35.88±2.77)g/l,对比P=0.001,t=14.882。

3 讨论

血液透析一直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案,该疗法在治疗肾脏疾病患者中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因治疗周期较长且患者多数病症较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有一定负面心理。从对护理干预对策进行优化的层面进一步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2]

优质护理为当前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护理模式,其核心在于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最为全面且优质的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优质护理干预运用到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护理模式的作用下确实能够达到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的效果,间接达到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改善的作用,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存在有重要作用。

综合本次研究,可将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持续采用,帮助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陈霞.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甘肃科技, 2018,45(7):12.

[2]罗伟燕, 张志兰, 陈佩. 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2):3033-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