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点亮精彩的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善问,点亮精彩的课堂

熊伟

安徽省望江县长岭中心学校 安徽安庆 246000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创设情境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注重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方法 创新

引言

课堂提问是拓展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评价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注重提问的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相互提出各种问题。这样能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的几点看法:

课堂提问面要广,问题要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能力与基础不同,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一对一”或者只是面向少数学生的发问形式。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每节课都要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要照顾到中等学生以及后进生的参与面,安排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题目。让后进生回答“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中等生多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优等生多回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发现?”之类的问题。使课堂提问做到让后进生有的吃,让中等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任务与动力,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期待,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信与成功。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复习》一课时,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安排的问题是“什么是比和比例?比例有哪两类?它们的概念与表达式是什么?等”;给中等生安排的问题则是“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有关的事例?等”;给优等生出示了几个难度稍大一点的正反比例应用题让他们去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班级进行分析解答,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提问的活动中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与提高。

二、以生为本,转变提问方式。

1、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直问“为什么”,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好,如果将它换为“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可能作用会大不相同。“为什么”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回答是否正确为指向,指向的是结果,学生可能因害怕出错而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怎么想的”将教师摆在了倾听学生想法的位置上,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思维过程。有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谁愿意讲给大家听”,或者用“老师这儿有一种解法,你们看行不行”。类似的语言,会促使所有的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教师那富有启发性与鼓励性的提问犹如向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粒石子,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以更自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最终促使一种自由民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文化的建构。

2、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解题,学生学而无惑,不会质疑。其实数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充分提出问题,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当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做好整理和分类,找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这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去学习教学理论知识,认真地钻研教材,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敢于大胆地提问交流,教师适时地予以指导点拨,从而让数学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其实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题,只有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才能创造出让人有如沐春风般感觉的课堂。

三、把握知识结构,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简洁有效的提问是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问题是什么?怎样设计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这些都关系到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因此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都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问题,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课堂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到新知的转化过程。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恰当地予以引导,实现思维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知识间的连接点,促进学生将知识由未知变为已知。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节时,笔者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你还记得吗?跟大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圆的面积与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面积会有什么联系呢?”接着引导学生将圆分成若干等分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去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看看圆与它们之间真正的联系。再适时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推导分析。如以长方形为例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从而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即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于是圆的面积就应该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即(πr×r),进而慢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²。此时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探究更深入,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需要,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四、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敢于创新。

课堂上开放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认真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开放式提问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放性。逐步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学完列表法后教师提问: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能否通过假设猜想然后逐步修正来寻找答案?能否将它们的特征用简笔画展示?学生们此时兴趣大增马上投入到了解题之中。讲完后笔者进一步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从而为后面的“方程法”以及“抬脚法”等做了好的引导。给出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去思考去合作探究,教师再适当的引导提示就会收到意外地效果。

之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的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课前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等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打下基础。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主渠道。只有在课前精心准备问题,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提问;以生为本巧妙提问;师生、生生相互提问;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善于用启发式引导,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而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2页

[2]《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第6页、第76页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