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深化实践做起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有效教学,从深化实践做起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的思考

王英水

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 264300

知道不如识道,识道不若悟道。道之不存,知何益乎?教贵启道,学贵悟道。解世之道、入世之道,教学之本也。“能力就是力量”(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实践出真知(学生的个人知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课程的质量即是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力和改变性,这种能力就是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是五个步骤、五种基本课型吗?当我们达到了这个层次,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再往前深入一步?怎样深化实践?怎样超越纯粹的活动程序,引导能力生根?

一、深入指导源于目标的准确定位.

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主题,确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不仅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而且使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有了依据和准则,对学生活动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使学生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从而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教师应依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主题活动目标。不同主题或项目的目标,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的具体化。

[案例]

《贝壳情景画》片段

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贝壳情景画进行观察,并能清晰、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贝壳形状与作品造型的多种关系,学会制作的基本技巧。

2.对贝壳情景画创作的流程进行猜测,尝试自主制作贝壳情景画,并在小组合作制作贝壳情景画的过程中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质疑、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

3.在小组探究活动,能主动承担并努力完成任务,积极与同伴合作,感悟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创作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贝壳情景画》属于项目设计与制作类主题,除了引导学生掌握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怎样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老师在设计活动目标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贝雕作品和参与作品创作,体现了劳动与技术主题实施中与实验研究的紧密结合,与观察方法的有效结合。活动目标的表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表达了教育活动最终要达成的结果。

二、深入实践从尊重学生选题开始

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选题上,要基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维度出发,自主地选择他们关心的、愿意探究的活动主题。要避免教师直接给定主题,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问题强加给学生。

[案例1]

师:同学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想到一个好题目,就是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语文课内容,我们去找春天。好不好?

生:好!(齐声)

[案例2]

[导语]同学们,前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将研究新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已从准备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准备怎样研究等方面初步制定“选题计划书”(课件出示“选题计划书”)。

哪些同学愿意上台来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分享你的智慧。当一位同学在上面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边听边想:你觉得他的选题是否合理,适不适合我们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否可行。

1.研究蚜虫(李小东)

生:我想研究蚜虫。因为我在班级种植区的月季上发现了蚜虫,过几天就发现月季上爬满了蚜虫。蚜虫,又叫蜜虫、腻虫,它繁殖得太快了,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还造成花、叶、芽畸形。我准备捉一些蚜虫来观察,了解我们当地主要有哪些种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怎样,看它们主要危害我们当地哪些植物,对植物有哪些影响,看看它都怕什么,怎样有效的防冶等等。大家对我的选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

生1:蚜虫有许多种类,你不可能全部都认识,怎么办?

回答:我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认识蚜虫。

生2:消灭蚜虫可以用农药,你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呢?

回答:因为我从一本书上看到植物上喷洒农药后,遇到下雨天会顺着水流到下水道、池塘、河流里,造成污染,不够环保。(掌声)我想除了农药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消灭蚜虫,比如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蚜虫从植物上吸引走,我还想发明一种捕捉蚜虫的工具,这样既可以消灭蚜虫,也很环保。

师:你能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定研究内容,这非常好。通过观察研究蚜虫,这是一个基本的方法(板书:观察),还要做个有心人,写写观察日记,更重要的小脑袋要思考。最让老师佩服的是,你还是个环保小专家呢。有准备研究其它昆虫的吗?可以和他一起研究。

2.研究大豆(赵田云)

……

实践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活动。活动主题、活动过程与学生自我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方式具有内在的关联。上述两个案例,哪一个选题方式对学生自身而言更有意义?显然案例1的选题过程简洁明快,但这个过程也预示着:这次活动,老师是导演,孩子们则是被动的表演者,是“被选题”、“被研究”。而案例2告诉我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表达问题,并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合作研究问题,这本身就是研究的体现。同样是选题活动,案例2具有了实践学习的回应性等特征,能引起学生对物的理解、对人的理解和对己的理解,是优质有效的选题指导活动。

三、挖掘课程价值从深入追问做起

优质有效的教学活动还应具有实践学习的自我感等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就在于真正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我们在总结以往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超越纯粹的活动程序,突出能力导向,引导从学生“知道”转向“悟道”,通过实践体验,自主反思,更新已有的价值观念、知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案例]

包装的学问

学生汇报:我国包装回收情况,(废纸、废玻璃、塑料瓶、铝罐、锡罐)除废纸回收达到70%外,其它都不到20%;国外包装回收的情况:(废纸70%、废玻璃95%、塑料瓶80%、铝罐80-90%、锡罐75%)

教师引导:数据如何得来的?(学生回答从哪里哪里得来的。)老师表扬,“不错,可以运用多种渠道来搜集信息。”然后过渡到另一个小组汇报。

此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关于“我国包装回收情况”学生搜集到了,从目标达成来看,只是达到了“知道”的层次。教师的引导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了深入思考。

反思能力是自我感形成的基本过程。那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时是需要教师从深入追问做起,深度研究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追问:数据是如何得来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哪几类废品利用率不高?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这几类废品回收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非纸质废旧包装回收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深入研究,促使学生不仅知道,而且识道、悟道。

总之,课程是发展的过程,而非既定的模式。这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懈探索,从容、自信地走进课堂,转变角色,研读目标,深化实践,做经典主题,对学生实施有效指导,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质量和表现性质量,为理解而教、为意义而教、为成果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