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声乐课教学问题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声乐课教学问题的探究

刘原平

甘肃省舟曲一中,甘肃 ·甘南 746300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论文主要对高中音乐教育中声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创新方法,以提高我国高中音乐教育中声乐课堂教学水平。

AbstractThe music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can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nnovative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学;声乐教学;教学问题

Keywordshigh school music; music teaching; vocal music teaching; teaching problems

1 引言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协作能力,提高人的艺术鉴赏水平。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趋势下,国家教育部门不仅重视语数外等专业课的改革,同时,也拓宽了教育改革的范围,增加了许多音体美等课堂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顺应这种趋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发展的良好环境,重视对学生艺术相关能力的培养。

2 高中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各个领域呈现出长足的发展态势。首先,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越来越丰高,精神生活贫瘠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众所周知,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缓解人们的压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鉴于此,人们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通过实施声乐课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爱国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将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保持良好的态势。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声乐课作为普通高中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传统声乐课教学内容滞后、方法单一,与学生学习需求严重不符,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极为不利。通过开展声乐课教学改革,向学生展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声乐课程的学习中,不但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还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成才之路也将会是一片坦途。

3 高中音乐教育中声乐课教学问题分析

3.1 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作为声乐课教学的组织者和音乐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一旦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以胜任声乐课教学工作,所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将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下,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与此同时,有些高中学校尚未认识到声乐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定期组织声乐课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更新,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得声乐课教学变得非常乏味,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质量也呈现出不佳状态。

3.2 教学定位存在偏差

在高中音乐专业声乐课教学中,教师对声乐课教学定位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一些学校将声乐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理论能力的提升上,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课程理论知识固然能够提升自身素养,但教师忽视对学生今后高中道路特点的分析,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对专业的声乐教育方法的指导,会使学生学习到的声乐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得不到具体的实践,从而降低了声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1]

3.3 教学课程设置单一

由于课程设置单一,导致声乐教学趋于固化,这样的发展势头并不可取,一般学校的声乐教学课程包括乐理、声乐技能和作品分析,等等,但有很多教师也只是开设了一小部分的课程,完成了一小部分的教学任务,这些都阻止了学生全面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 高中音乐教育中声乐课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4.1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通过定期组织对音乐教育专业授课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是促进声乐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必由之路。高中学校应将此当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完成。首先,聘请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声乐教育家将他们从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帮助教师获取更多有用的教学技巧;其次,定期召开教师交流会议,鼓励教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弥补当前声乐课教学中的不足,强化音乐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避免教师应付培训情况的发生,在培训过后还要立即开展考核与评价工作,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联系到一起,切实提高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培训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

4.2 明确声乐课教学目标

在对音乐教学专业声乐课进行改革时,要进一步提升声乐课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明确当前音乐教学声乐课的教学目标。其教学目标应当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综合设置,在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需要学生具有多高的专业能力,而是要在专业声乐教师细心的培养,以极大的亲和力、组织力和实践中上下功夫,从而让声乐教师

们能够用以充沛的热情和丰富的情绪感染力带动学生进行声乐教学以及歌曲的学唱和演唱[2]

4.3 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少年来都在阐述一个道理,就是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教师”,在高中音乐声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其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故需要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为学习提供动力。学校和教师要重视音乐课程的开展,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认知极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虽然高中音乐也是国家力推开展的课程,但是大部分学校都使其形式化,由于音乐课程对于学生高考升学的作用不明显,所以学生对音乐学习并不上心,只是把音乐课的时间用来消遣,上课也只是敷衍了事。高中时代的艺术类课程,大部分也未受到学校的重视,临近考试,大部分的艺术课程都会被取消或被其他主要的学科代替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在高中音乐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使音乐课程引起学校的重视,把音乐课落到实处,不被其他的学科挤占挪用,教师也应该以满腔的热情、愉悦的心情、和蔼的态度、风趣新奇的语言投入音乐教学和声乐教学当中。

4.4 创设具体的音乐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具体的教学环境,就需要教师们把高中生放在一个充满浓厚的音乐学习环境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技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电技术让学生欣赏音乐、观看音乐剧,和一流的音乐家零距离接触,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不同乐器的特色。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以及学生愿意接受的流行歌曲和经典歌曲,让学生从这些歌曲中获得生活的体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如歌咏比赛、音乐知识竞赛,以及好声音海选等学生能够接受的各种各样的形式,从而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声乐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他们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高中生正处于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之下,音乐教育声乐课学习可以让他们暂时从紧张繁忙的学业中摆脱出来,获得身心的愉悦,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一个高效高中声乐课堂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5 加强学科综合性,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不仅要与姊妹综合艺术还要与其他学科综合。而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不能把分科知识看成孤立的体系,而要设法在多学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学生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创造、想象等诸多能力所形成的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就是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效率[3]

4.6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对于音乐的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

由于音乐教师本身就对音乐课程与音乐审美和鉴赏有着丰富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高中阶段的音乐和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审美意识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们在日常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去建立审美鉴赏能力。这种能力的建立与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其融入每一次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才会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关于音乐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高中生建立对于音乐的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审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声乐素养,在学习中体验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音乐能力成长,通过持续性的音乐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培养更加优秀的音乐专业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綦文娟.探究乐教学的有效策略[J].音乐时空,2016(2):124-140.

[2]杨丽娟.浅谈高中声乐教学[J].学周刊,2013(5):204-205.

[3]孙晓.探讨高中音乐生的声乐教学[J].音乐时空,2013(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