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试析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赵平华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摘要:在当下,瑜伽属于一门热门的运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练习。但是在高校的瑜伽教学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运动损伤。因此,本文探究了瑜伽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正确掌握瑜伽练习原则、增强核心力量和身体素质练习、保证课程编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课堂运动损伤的防护等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瑜伽教学运动损伤;课程编排

引言:瑜伽起源于印度,属于东方最古老的一种健身方式。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瑜伽属于六大哲学派系中的一大体系。从现代化教育观念进行分析,是一种结合思想、体位、呼吸融合的锻炼方式。在现代瑜伽的锻炼中包括了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不仅仅能够打通身体的静脉,提升心肺功能。学生通过瑜伽练习能缓解学业压力,还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在高校的瑜伽教学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十分重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并且教师也需要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只有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融入瑜伽运动损伤,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利用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避免瑜伽练习中的运动损伤。

1 瑜伽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1瑜伽体位姿势不正确

后弯体位。后弯能够强壮学生的背部肌群,还能对前侧的肌肉进行拉伸,还能够达到放松筋膜、肋间肌的要求,并逐步强化学生的呼吸系统循环功能。然而在进行后弯练习的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后背肌肉酸痛的现象。若学生不注意伸展脊柱,直接折叠腰椎,都会导致腰椎承担力量过重。所以,在完成后弯动作之前,需要更加充分的伸展脊柱,尤其是针对于活动范围不大的胸椎部位。不仅能避免压迫腰椎,还能充分放松背部的肌肉,避免出现后背肌肉痉挛的问题。

(2)前屈体位。利用前驱体位,可以对脊柱进行拉伸,还能够对下肢后群的跟腱、肌肉进行拉伸,还能起到按摩肾脏、跟腱、胃肠等器官的作用。然而,有的学生会使用使用爆迫力和反弹力,过度前屈出现胭绳肌拉伤。所以,在前驱体位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处于自身的生理接受范围内,还要保证脊柱位置正确。

倒立体位。通过练习倒立体位,能够滋养学生的松果体脑垂体,还能有效的加强脑部的血供,彻底的转变人体内脏淤血的情况,加快腿部的血液循环。但就实际的瑜伽练习情况进行分析,由于上肢肌肉无力、肩关节神展现不足的影响,容易出现颈椎代偿用力的现象。或是由于肩背部的肌群力量较为薄弱,身体无法保持平衡,以此导致颈椎受伤。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应当注重肩带肌肉与上肢训练,并做好开肩练习。

1.2教师因素

虽然高校瑜伽课的选课是以培育兴趣与建设为核心目的的,但是瑜伽的技巧性较高,可能蕴藏许多危险。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瑜伽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运动生理学知识,还要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对练习的时间与负荷进行控制[1]。在了解运动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的指导练习,保证练习体式不违背正常人体生理结构,以此杜绝运动损伤问题发生。此外,有些教师的理论知识不足,无法对课程进行合理的编排,在一堂课程中经常出现多次后弯的情况,使得学生可能出现腰椎的伤痛。由于课堂组织管理不严格,使得学生在瑜伽练习中比较随意,无法掌握动作的基本技巧,因发力不正确引发运动损伤。

1.3学生因素

许多学生之所以习惯瑜伽,主要就是因为其属于一项温和的运动,还能起到锻炼身体、减肥的功效。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掉以轻心,保护意识不足,没有进行热身活动,精神也不够集中,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引发运动损伤,所以学生在进行运动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能练习什么动作、达到什么层次,在练习之前,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若学生过于追求动作的完美,就可能忽略身体的情况,以此产生运动损伤。

2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正确掌握瑜伽练习原则

对于运动训练安排来说,要符合人体基本生理机能的变化。在瑜伽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应当满足一下几点基本运动生理学的原则:①个体化原则:由于学生应激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在实际的体位训练过程中,身体机能、难易程度都需要结合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另外学生的关节活动幅度也不一样,例如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就比髓关节要大。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各个关节的特点进行考虑,并且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②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瑜伽对学生肌肉力量、平衡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需要从简单的体式入手。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并进行高难度的练习,不会因为完不成动作而失去练习瑜伽的兴趣。③超负荷原则:由于学生练习瑜伽的时间不断延长,练习的难度也显著提高,学生机体会对训练的强度产生较强的适应性[2]

。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增加稳定性、灵活性与力量,以此使得训练水平能够达到相应的高度。与之相反,如果学生不坚持训练,就会使得身体关节变硬。再次练习的时候,身体就需要重新适应。④恢复原则:在练习瑜伽的时候,一定不能使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因为处于疲劳的状态中,人的运动系统无法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法为运动提供保障,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逐渐降低,神经肌肉的反应较为迟缓,注意力也不集中。在完成高难度瑜伽难度体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所以,学生一旦出现了疲惫的感觉,就需要及时休息,保证机体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再开展瑜伽练习。

2.2增强核心力量和身体素质练习

在高校瑜伽的教学过程中,增强核心力量的练习十分重要,对运动中的技术动作、身体姿势都能够起到稳定的作用。核心包括腰一骨盆一髓关节,属于促进整体发力的核心环节链,对于全身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效用[3]。在瑜伽教学的过程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保证骨盆、脊柱的稳定性,还能提升身体的平衡力与控制力,使练习者能处于静态的体位。以船式系列为例,并且开展自如的体式转换。瑜伽练习对于柔韧性的要求较高,课堂上也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柔韧训练。人体的韧带与肌腱主要就是由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大部分都是由胶原纤维构成,以此不断增大关节的运动幅度,避免在瑜伽运动中出现韧带拉伤的现象。在进行柔韧素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以力量素质训练为核心,并多开展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此完成更大幅度的柔韧动作,避免出现关节软组织拉伤的问题。

2.3保证课程编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高校瑜伽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准备活动十分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运动损伤,也属于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开展热身运动,更加有助于增加肌肉的弹性,还能有效的降低粘滞性,预防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利用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强化机体的适应能力,保证身体的协调性。

对于高校瑜伽课的体位编排来说,需要遵循人体科学的基本准则,例如大平衡、大伸展等幅度较大的动作,不应当将其作为起始的姿势[4]。因为这一类型的动作幅度比较大,学生的身体需要较强的适应性。而大后弯的动作不适宜大幅度的扭转,因为脊柱运动可能会受到拉伸力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胶原纤维变脆,进而出现纤维破裂的问题。在进行体式编排的时候,应当注意上一个体式与下一个体式的准备工作,例如,将背部伸展与前伸展式结合在一起,保证背部肌肉收缩,腹部肌群拉伸,在拉伸背部肌群的同时,收缩体前侧的肌肉。在高校瑜伽训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各个动作之间的调息。练习者需要调整互相、储备充足的能量,以此为做出下一个体式奠定稳固基础,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结束语:总而言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比,瑜伽具有独特的魅力,虽然看似动作柔软,但是有许多体式强度比较大。若高校在开展瑜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掉以轻心,或是使用的练习方法不正确,就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关节损伤、韧带拉伤以及脊柱损伤等问题,产生较大的身心健康影响。为了有效的预防瑜伽运动损伤问题,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背景下,正确的把控练习方式,开展对学生的素质联系。在训练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更加训练保证学生课堂专注性。教师需要在强化业务学习的过程中,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瑜伽运动损伤归纳其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以此对练习中的运动损伤进行有效规避,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邓潇潇. 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7(6):139-141.

[2]肖志艳. 高校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护策略研究[J]. 企业导报, 2015, 000(021):155-156.

[3]王小双, 赵永兴. 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智库时代, 2018, 141(25):78-79.

[4]杨佳文. 高校瑜伽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 No.572(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