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

谭其林

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作业大队作业七队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是推动工业、汽车制造业等发展的重要基础。

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解决我国石油能源资源储备问题起了重要作用。油田开采安全是油田井下作业的重要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问题,加强管理技术和手段。通过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技能培训,提高作业标准和要求等方法,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油田;井下;安全防范;对策

从石油资源本身的特性出发,石油是一种易挥发的可燃气体,一旦操作不当,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现象。由于地下环境是不可控的,后续行动也可能引发爆炸的连锁反应,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从油田井下作业的整个过程出发,油田井下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系统,地下操作环境具有复杂性和难度性,油田开采井下作业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比如,常规的设备程序检验耗时耗力,油田井下开采设备工艺和程序比较复杂。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也是造成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另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工人的身体素质问题,由于油田井下作业难度大,耗时耗力,对工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如果工人身体负荷太大,在井下作业时可能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身体心理受到损害。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的安全风险

油田井下作业工人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差是地下油田作业中经常发生事故的原因。安全意识薄弱主要是指石油公司负责人和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石油企业一些领导受市场经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盲目的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作业环境,给油田井下作业埋下了风险隐患。参与油田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富有经验的老员工,他们已经熟悉适应了井下作业的恶劣环境,容易忽视一些安全细节。主观上容易对个人能力过于自信,面对已经出已经发现的问题抱有一丝的侥幸心理,认为不会造成太大的安全问题。也有参与油田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缺乏,对作业环境和施工设备安全问题不敏感,不能发现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这都是造成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油田井下作业保护措施不当或不完整

由于油田井下作业环境复杂,设备环节多,实际操作环节难度比较大。除了员工自身的原因外,缺乏现场保护措施也是频繁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现场保护措施包括对施工设备本身的检查与维护,也包括对工人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检查。比如,安全帽是否出现质量问题,是否进行正确佩戴等类似的安全检查。除了自检以外,企业要组织专门的监督抽查小组,不定时的深入到油田井下作业环境中,对相关设备和工人的安全防范行为进行抽查和监督。不断加强油田井下作业保护措施行为的完整性和质量,为保护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保障油田开采正常提供安全基础。

(三)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风险管理不当

井下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建设具有规避风险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了更好地保障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油田井下开采的经济效益,需要对油田井下开采活动进行的科学管理和规划,降低因安全风险管理水平落后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首先,在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石油公司企业应从实际出发,重视对油田井下生产过程的检查,并通过自我检查和监督,确保井下作业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其次,还要注意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证设备能够有效的运行,避免因为设备的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企业应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保证工人在井下作业的各个环节中保持清醒头脑,抓好安全问题这个重点,避免发生井下安全事故。

提高油田井下作业安全性的措施

提高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油田井下开采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是油田开采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促施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受害者的安全意识薄弱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问题,需要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电视节目、微信推送等媒体宣传的方式,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油田开发企业可对作业人员开展专门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加强安全预防措施的培训和指导。不仅能够帮助提高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机敏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最后,油田井下作业对工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注意对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影响油田正常开采、增加井下作业安全风险。必须保证工人正常的作息时间,减少因疲劳导致的安全事故。

培养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作业习惯对安全开采具有重要影响。要不断培养纠正井下作业人员的操作习惯,施工过程的标准化是防止安全事故的有力保证。必须规范井下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要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每天对施工工具和施工环境进行观察,以高强度的自检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后,可以通过监督惩罚机制,对不按作业要求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强制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不断提高井下作业规范和标准。要建立多样化的监督体系。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匿名信件、匿名电话等方式对违反规定的施工人员和施工行为进行举报。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对确实违反规定的井下作业人员,一经查处,将严肃处理,严重的需要移送司法部门处理。从监督的角度来保障油田井下作业施工的质量,切实提高监督的震慑作用。保证油田井下作业人员养成标准化的作业习惯,减少因不良习惯给自身和油田开发企业带来的麻烦和困境。

(三)促进现场防护措施的落实和设备建设的齐全

由于油田井下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可控性较差,受自然地质影响比较大。因而,油田井下作业具有比较高的危险系数。必须对作业施工全过程进行把握,尤其需要对现场防护措施进行管理,防止因防护措施不力导致发生事故。因此,油田井下作业时必须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只有确保设备的施工完成,才能正常进行油田地下作业,才能保证石油的正常开采。提高采油效率,发挥石油开采对促进我国石油产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四)提高油田井下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手段是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油田井下开采本身是一项复杂程度比较高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需要采用更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比如,在油田开采决策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井下作业做动态演示,对工程建设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对油田井下的开发、施工过程以及后期对油田井下作业的评价和维护等做好规划,以严格把控油田井下作业安全和质量。

结束语 石油行业属于火灾和爆炸等危险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而最为艰苦最前沿的石油生产则是井下作业。石油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进度以及完井之后的投产,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在新形势下,开展油田井下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预防及相关对策研究,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水平,为油田开采提供更好的安全和质量保证。这不仅反映了对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思考,而且体现了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应发挥领导作用,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油田井下作业的风险管理。要不断提高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井下作业规范和标准。加强对井下作业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和使用,保证石油开采正常进行,才能保证中国石油生产的正常生产。

参考文献

[1]于新.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J].石化技术,2018,25(04):292.

[2]胡志强.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7(20):255.

[3]董志强.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6):139-140.

[4]张剑.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191.

[5]费功友,熊智,赵伟,王东,张刚,张兴昌. 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J]. 石油矿场机械, 2004,(S1) .  [6]张占民.浅议钻井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 河北水利, 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