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化学史的课堂案例探究 --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3
/ 1

经典化学史的课堂案例探究 --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例

史海华

江苏省大港中学 江苏镇江 212028

章节名称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一:地位:专题一的前两单元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和研究物质的多种试验方法,然后教材选择了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来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这样安排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入完全的化学微观世界,又为整个专题“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作了恰到好处的诠释,同时也为化学2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用:前两个单元偏重于物质的宏观性质,但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到微观世界去寻找原因,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而微观粒子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子,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去探索奥秘。

三:主体:①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②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学习者分析

一: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并且经过前两单元的学习,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种多样,因此,对物质的宏观结构和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过渡到微观世界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条件。

2.这部分知识先安排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⑴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阅读中可能还存在各种问题。

⑵ 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学习,知道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

(2)掌握钠、镁、铝、氧、氯等常见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通过电子的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3)通过氧化镁的形成知道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4)知道原子的构成,懂得质量数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法,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5)知道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掌握常见同位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道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和无止境,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稳定结构的过程;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及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及概念的区别。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揭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初步了解

【辅以图片、文字资料】

引导、启发

较好

(1)原子到底是什么东西?

(2)科学家眼中的原子是怎样的?

(3)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有哪些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

预习后有所

了解

【辅以影音录像、文字资料】

讨论、总结

讨论充分

学习氛围好

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易得电子

预习后有所

了解

预习后有所

了解

【辅以图片,

FLASH动画】

【辅以图片,FLASH动画】

引导、启发

引导、启发

引导充分

气氛热烈

动画形象

效果好

课件类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步:创设情景,

揭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5分钟

采用问题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由本年度诺贝尔物理 、化学奖项引入,揭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课题上来。

自由讨论

回答问题

第二步: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15分钟

在讲解过程中适当对情感态度方面作出侧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艰难曲折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阅读教材27-28页的短文、发放的交流与

讨论资料、视频录像,并针对

问题分组讨论

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29 1-27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

15分钟

适当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让学生自主讨论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稳定结构”的概念,并回顾巩固练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这为学生掌握有关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核外外层电子发生变化等打下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留下空间。

讨论,完成常见原子的

核外电子示意图。

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点:(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在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易得电子。(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发生变化。

第四步:

巩固练习

1.完成P29“问题解决”中的第2题

2.学案上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0分钟

引导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观察,总结出第(3)点: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显正价,其化合价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显负价,其化合价绝对值等于8减去最外层电子数。

课堂

教学

流程

图说明

自选图形 64

直线 65

组合 76

直线 67自选图形 79

组合 80

组合 84自选图形 88

直线 87

组合 89

组合 103直线 106自选图形 107组合 108

任意多边形 63

组合 69

直线 68自选图形 75

直线 66

组合 93直线 99自选图形 100

教师补充

直线 102组合 112自选图形 116

教师补充

直线 118组合 119自选图形 123

教学

效果及反思

本节课的整个设计中,我意在营造一个动态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和教育技术手段去感悟原子、走近原子、走进原子。进而走进化学世界、拓展视野,让学生学会在分析中获取知识。同时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将这片“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自己扮演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为他们获取知识提供服务。我相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将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