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 的经济技术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3
/ 2

南方供暖 的经济技术分析及对策

范家骧

西安市燃气监督管理中心 陕西西安 710082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南方是否应当实施集中供热的热议,以武汉市、上海市为例,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南方实施集中供热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提出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供热方式。

关键词:南方;供暖;经济分析;技术分析

每年入冬之后,低温潮湿的天气影响着整个南方,一再地挑战着南方人抗寒能力。因此,南方的广大居民纷纷提议在南方实行跟北方一样的集中供热。那么,南方是否应该实行集中供热?

一、背景

每年的12月和1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持续低温,在北方各种供热方式已然启动,尤其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供热更受居民青睐,而在南方没有供热的居民家中,湿冷气候显得特别难挨。因此,每到此时南方是否应当实施集中供热的争论便会高涨,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没有供热的房间中,每到冬天房屋里外的温度基本是一致的,即使是被称为“春城”的云南省昆明市,由于在家人们的运动量小,体感温度比外面还要再低一些,很多老人和小孩因受不了冷空气而生病。

在自行采用空调供热的房间中,即使是比昆明市还要寒冷的江西省南昌市,在家里也不会感到特别冷,但如果24小时不停的开着空调,电费较高,这种供热方式特别不经济。

当初在供热上进行南北分界,是因为那个时候供热都是由国家供应的,属于社会福利事业,而那个时候财力有限,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现实情况,因为现在政府完完全全可以放手,以市场化的形式去做,而且现在国家的财力也大为增强,有能力提供更多的支持。

随着南方极寒天气频频出现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供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冬季南方供热既是新形势下的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公平,也是一个效率问题,必须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供热方式。

二、现状

针对南方民众对集中供热的呼声,有一些南方城市已开始逐步探索,进行试点项目。例如武汉,2005年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千米,服务人口160万人,其供热方式是采用热电厂的天然气发电余热为居民区供热,但这一工程受制于天然气的供应量,能源供给依旧是个问题。另外一些中小城市如湖北黄石、江西九江也开始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

目前,在南方广泛分布着空调、电暖器取暖等分布式供热方式,灵活便捷且比较划算。而南方集中供热项目规模都很小,根本原因是集中供热一般都是按一个采暖期每平方建筑面积来收费的,对北方地区来说,气候比较冷,需要供热时间长,集中供热比较划算。而对南方地区来说,气候不是太冷,且需要供热时间短,集中供热设备利用率低,并不划算。

三、经济、技术分析

在南方实施集中供热,除了建造成本高昂、建成后使用率低、造成设备浪费等原因外,最大的原因还有能耗问题。

1、能耗较高。集中供热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无论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供热,且因楼层不同容易造成温度不均,若遇到供热偏热,居民只有开窗降温,使宝贵的能源白白浪费。

2、增加燃料消耗,不利于环保。目前南方城市居民采取的空调、电暖器等方式,其采暖能耗为每年每平方米6到8度电,折合消耗2-3千克煤。而集中供热,每年每平方米要消耗15-20千克煤,南方若推广集中供暖,将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且煤炭燃烧的污染大,增加环保压力。

3、供热方式不能自由选择。集中供热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一旦实施后,便不能轻易更改,且供热时间不间断,不能选择分段供热。不论是否住人,都会经过传导消耗热量,并计算费用。

4、设备利用率低。南方冬天天数总体不是很多,集中供热利用率不会像北方那么高,容易导致供热设备运转不充分,反复开停,或者每年冬季用不了几天,集中供热的效果就难以显现,平摊下来的单位成本就比较高,且容易损坏设备。

5、暖气费高。目前北方集中供热的费用平均在每平方米30元左右,一个采暖期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交3000元暖气费,而南方地区只有12月和1月份较冷需要供热,暖气费用并不比开空调少,且交暖气费是一次性,对居民带来的经济压力大。

6、施工难度大。例如,早在2010年就有上海政协委员提交议案,建议冬天供热,但是由于工程巨大难以推行,未被采纳。但是面对集中供暖的呼声,亦有不少民众提出异议,认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太复杂,一些老房子不堪“动工”。且需要铺设供热管网,进小区、进居民楼、进房间,楼板需要打洞,改造费用由谁出,都是现实难题。

7、用地成本高。实施集中供暖,加装集中供热设备,首先需要拿出一定的平地场地,1000户左右的居民小区供暖,需要4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对于南方很多寸土寸金的城市,连停车位都越来越难保证,更别说拿出很大一块场地建供暖设备。

四、对策

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热方式。

所谓“分布式能源”是相对传统发电厂而言的,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厂和一个大型中央空调的组合体,为一个区域的多栋建筑提供能源,可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它的管网系统和供热半径较小,既节约费用,又方便调节,在南京、上海等城市已得到推广。例如南京市按照就近建设了多个小型天然气发电厂,在满足自用电需求同时,可以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所带热能提供给中央空调,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同时满足市场对于冷、暖、热水、电等能源服务的需求

[1]。另外,就近用电的模式也减少了输电过程中的损耗。通过这种冷热电三联供的方式可以实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80%以上。经测算,每平方米每年供热和制冷消耗的电费在150元以上,如果通过分布式能源供冷和供热,每平方米每年所需的天然气费用大约为100元,再加上自发电的收益,使用成本比用电要低50%以上。

可见,使用天然气集中供暖,将是能耗、环保、效率多方面考虑下的恰当选择。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和开发天然气能源,其正以年增20%的速度增加[2]。分布式能源的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天然气供需比较紧张,但今后西气东输、东海油气田等项目加速推进后,供气矛盾和使用成本问题将逐步缓解。

2、天然气壁挂炉供热。

在每家每户安装天然气壁挂炉,直接取用民用天热气,在家中铺设地热管道,清洁无污染,开关方便,节约费用。以上海为例,这种方式铺设设备大概需要2-3万元,每个月的天热气费用大约1000元,已开始被很多家庭接受。

3、空调、电暖器等电供热方式。

电力是一种清洁能源,分布广泛,供应较为充足,远程输送方便,且安装、维护方便。使用空调、电暖器等电供热方式,可以随用随开,随走随关,不开的时候就不用耗费。虽然空调制热效果普遍不如制冷,但近年来空调效率不断提升,新品制热明显改善,住宅面积特别大的家庭可以选择中央空调等。

考虑到南方季节没有北方分明,政府投入巨资补贴集中供热,不如花钱补贴给居民,推广使用天然气、电取暖等方式更加清洁、环保、方便和舒适。

五、结语

对于冬季饱受湿冷困扰的南方,供热势在必行。但供热不单涉及到民生需求,也同样涉及到能耗、设备等经济和技术条件。不论选用何种供热方式,都必须事先认真调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应加大开发环保节能燃料和供热新技术的力度,更好地满足南方供热需求,缓解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

参考文献

[1]左政,华贲.分布式能源站在广东的应用前景分析[C].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产研讨会,2003,12

[2]华贲.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4,(1): 1-4

作者简介:范家骧,1986年生,男,陕西合阳人,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燃气、热力技术和管理工作。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