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员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谈教员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

赵洪岩

火箭军士官学校

摘要:作为教员,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教学质量优劣甚至成败的重要因素,必须要加强认识,积极研究,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字:教学方法;研究;创新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训练任务,教员和学员在共同教学训练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专业技术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同的教学条件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技术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员,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教学质量优劣甚至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员教的方法,也包括学员学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是具有课程本质规定性。课程本质类型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规定性。知识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体是不一样的。比如,政治理论课要用到讲授与分析的方法,数学中要用到讲授与推理的方法,物理课中要用到讲授与演示法,专业技术课程中要用到“任务驱动法”,电工电子课中要用到“节点分析法”,装备操作教学课中要用到“五步法”、“七步法”、“循环法”等,综合能力培养课中要用到案例教学法等等。又比如,把适用于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在操作技术课或实践课教学中套用则不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

二是具有多元构成性。所谓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因此,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员、学员、教学内容(知识或技术)、教学环境及教学过程(或知识载体)这五个基本元素所组成,各种教学方法都是这五个基本元素的有机结合。任何只注重某一元素而忽略其他元素的教学方法,都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具有形式多样性。教学方法是根据不同教学情况需求而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具体操作和生成特性,因此是多种多样的。如讲解法、讲授法、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练习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五步法”、“七步法”、“循环法”等。

四是具有主体双边性。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员教的方法——教授方法,也包括学员学的方法——学习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既包括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实践训练的方法。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既离不开教员的教,也离不开学员的学,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教的方法,也要注意学的方法,还要注意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士官教学,由于其军事职业技术性决定了教学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将教员教的方法与学员学的方法和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实践课教学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是具有双向交流特性。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以解决教学问题、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为目的的,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方法,既体现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又体现于心理的双向沟通;既体现于教员的“授”,又体现于学员的“受”;还体现于教学活动中的“能者为师”。失去双向交流,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互动产生,因而也就失去了教学方法活的灵魂。

六是具有艺术性。虽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具有课程本质类型的规定性,不是任意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不能像机械传动那样,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套用,而要根据现实条件和目的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造,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死板地照搬照套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教学方法的采用都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造,无一例外。

七是具有质量追求特性。选择和运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以追求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舍此目的,而选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哗众取宠或画蛇添足,都不会对教学效果提升起任何帮助和促进作用,因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八是具有一法为主多法融合特性。一门课程甚至一堂课,往往都不是只有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融多种具体方法于其中。比如,某次课主要应用“讲授法”,其中可能要配合使用“提问法”、“作业法”、“解疑法”、“典型事例剖析法”等等,又比如某次课主要应用“任务驱动法”, 其中可能要配合使用“讲演练法”、“正误对比法”、“典型引路法”、“循环法”、“关键技术过关法”等等。虽然有主有次,有大有小,但只要使用得当,各展所长,很好地融合,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九是具有客观条件制约特性。教学方法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的。一要受士官教学形式的制约和影响。二要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和影响。三要受教学对象特征的制约。四要受教员本身条件的制约。五要受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因此,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各个方面情况加以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二、选用与创新

正因为有以上因素的存在,所以在采用任何教学方法的时候都不能生搬硬套,必须遵循相关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和创新。

一是遵循规律。教学训练有其本质规律。知识技能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技术到战术,向前发展,由低向高发展,由点向面发展。本质决定规律:不同的课程和课目有不同的本质规律。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践课,电子类课、机械类课,技术类课、战术类课,操作类课、维修类课等,各有不同的本质规律要求,如果不问“三七二十一”胡乱照搬,必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是效益优先。效益是第一位的,选择和使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把追求最佳教学训练效果放在第一位,否则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三是激励进取。选择和使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以最大限度的激励学员进取精神和进取能力为基本考虑因素,鼓励学员探索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发展智能和技能。

四是教、学互动。选择和使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着眼于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不能只着眼于少数人,更不能着眼一部分人扔掉一部分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要就低不就高。

五是条件许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必须有相应的条件作保障,不具备条件,再好的方法,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这些条件包括教员自身条件、学员的知识技能基础条件、场地设施条件、装备器材条件、教学手段条件等。有条件使用的教学方法可能就是最佳方法。

六是创新发展。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性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欲发展必然要创新。教学方法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形成和发展的。只要我们追求美好,追求教育教学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永无止尽。当然,创新不是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是为了搞花架子,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有好的适用的我们拿过来用,使用中充分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使之生根开花结果,这其中也需要创新思维。现有教学方法中没有合适的,就需要创造,这就相当于我们架设一座新桥,以实现从此岸到彼岸、由梦想到现实的有效过度。

三、结语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具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都是有限的,只有教学方法的基本规律是永恒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心法是无限的。如果仅仅学会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应用时总会有漏洞;而一旦掌握了教学方法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心法,就可以应对很多未知的新情况。再者,世间本来就不存在从来就有和一成不变的东西。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它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学实践创新的产物。只要我们遵循规律,勤于实践,用心总结,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