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 60 例临床分析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 60 例临床分析探索

周秩权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株洲醴陵 412200

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的临床分析。方法:在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肺部肿瘤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未合并肺部肿瘤,对照组合并肺部肿瘤,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以及肺部CT影像的特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盗汗、胸痛、乏力、声音嘶哑的症状,临床发生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者CT检查双侧上叶的病灶发病生率明显较高,对照组的肿瘤标志物基本项目水平均较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临床病症没有显著的差异,肺结核患者在双侧上叶的病灶发病率较高,而合并肺部肿瘤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较高,通过对临床病症,发病特点的分析,可以良好的进行临床治疗,在临床对症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肺部肿瘤;临床;分析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未肺部结核感染,排菌者重要的感染源,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并不能确定会发病,感染者在细胞介导发生变态反应或者抵抗力降低后,一般病症才会发作,在实际临床中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可良好恢复,绝大部分的患者可良好恢复。肺部肿瘤在临床中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称为肺癌,良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状况不佳时,良性肿瘤在病症的发展过程中可转变为恶性肿瘤,因此对肺部肿瘤的早期治疗极其重要,但要对病症进行治疗,需要对病症进行良好的临床分析[1-2]。现就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的6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肺部肿瘤分为两组,对比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疾病的临床状况,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肺部肿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2-80岁,平均年龄(61.2±5.2)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3-81岁,平均年龄(62.3±5.4)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纳入确诊为肺结核或者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的患者;纳入对研究知情,且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受损或者异常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语言交流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主诉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咯血、盗汗、胸痛、声音嘶哑等病症;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观察肺部状况,了解病灶部位、病灶特征,进行初步确诊;为进一步确诊,进行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观察基本项目——甲胎球蛋白(ARF)(0-10ng/ml)、癌胚抗原(CEA)(0-5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0-25ng/ml)、糖类抗原(CA125)(0-35U/ml)、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0-3.3ng/ml)[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CT检查状况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病症以患者的主诉记录和临床医生的检查为证,CT检查以我院的检查记录为准,肿瘤标志物水平以我院实验室的检查数据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5e9aadf436d23_html_7e6a9e15730fd0c4.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参考值。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病症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盗汗、胸痛、乏力、声音嘶哑的症状,临床发生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内容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病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

刺激性干咳

盗汗

胸痛

乏力

声音嘶哑

观察组

30

23

17

11

2

13

3

对照组

30

20

19

15

3

9

2

X2

-

1.15

0.43

0.70

0.34

0.89

0.34

P

-

0.28

0.50

0.19

0.55

0.43

0.55

2.2两组CT检查结果的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侧上叶发病24例,发病率为80.00%,对照组双侧上叶发病13例,发病率为43.33%,观察组的患者CT检查双侧上叶的病灶发病生率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内容见表2。

表2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对比

组别

例数

ARF(ng/ml)

CEA(ng/ml)

NSE(ng/ml)

CA125(U/ml)

CYFRA21-1(ng/ml)

观察组

30

3.7±0.5

4.1±0.4

6.5±0.9

138.5±0.8

1.4±0.5

对照组

30

4.5±1.4

12.5±1.3

32.2±0.7

70.4±0.6

19.2±0.7

t

-

3.17

28.46

127.62

375.46

103.82

P

-

0.00

0.00

0.00

0.00

0.00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难度较大,在实际临床中,要确保进行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因此对病症的临床研究与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5]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患者中,CT影像检查可以良好的观察患者的病灶部位,实验室检查可以良好的观察肿瘤标志物,判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肿瘤,了解患者的临床具体病症特点,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依据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的临床病症特点来看,在实际临床中,其核心内容除了良好的治疗以外,在病症早期对病症的病症检查,提升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可以更好的保障治疗效果,提升临床治愈率[6]。综合来看,对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这种治疗难度较高的疾病,在实际临床中,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需要加强对病症自身的核心内容研究,对疾病本身的掌握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中可进行推广。

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肺部肿瘤临床病症没有显著的差异,肺结核患者在双侧上叶的病灶发病率较高,而合并肺部肿瘤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较高,通过对临床病症,发病特点的分析,可以良好的进行临床治疗,在临床对症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小燕,万春疆.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17,32(4):590-592.

[2]陈庆,邬玉,周娟,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意义及安全性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7,38(12):1388-1391.

[3]杜凤娇,张宏,黄海荣,等.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5(1):87-90.

[4]李成海,邱万成,周新华.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6):576-580.

[5]王超,蔡振颖,朱亮,etal.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凝血指标分析[J] 河北医药,2018,40(3):380-383.

[6]韩娜,赵磊,王丽,等.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0):1883-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