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原因分析及上报系统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5

阻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原因分析及上报系统的构建

赵娜

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046000

摘要:目的 探讨阻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及如何构建人性化的上报系统。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层,发放护理不良事件调查问卷。结果 护士面对不良事件时:选择“不会”比例最高的是“不说出来”;选择“不确定”比例最高的是“向不良系统汇报”;选择“会”比例最高的是“报告主管医生”。阻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原因中:“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得分最高;“我的科室没有上报的传统”得分最低。结论 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不良事件管理的基础;阻碍上报的原因主要是惩罚性氛围;构建人性化的不良事件网报系统势在必行。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 阻碍上报原因 安全文化 构建人性化网报系统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可能增加患者疼痛、负担、困难等,并会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有研究表明,3.7%-16.6%的住院患者曾发生过不良事件[2]。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日趋重要,因为它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3]。近年来,国内外对不良事件研究日益增多,澳大利亚有研究表明,每千个占床日有1.63例不良事件发生,且至少会给22%医务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4]。孙燕[5]等设计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1年内仅上报97例;郭霞[6]等设计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5个月内仅上报57例,说明我国不良事件上报有很大空间。我院自2010年上报不良事件以来,对上报形式、时限、流程等方面逐步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已日趋规范,但护理部在质控过程中,仍发现许多未报、瞒报、漏报事件,上报率与实际发生率相差甚远[7],这样的现状对于全面了解护理问题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文献报道:我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实际工作中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居高不下[7]。因此,我部特设计不良事件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阻碍护理人员上报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1500张,护理单元34个,护理人员943名。选取在我院参加工作半年以上的护士,按职称结构进行分层随机调查,为确保调查真实有效,采取匿名方式填写,现场15分钟独立完成。现场共调查223名护士,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94% ,其中职称:护士44名(21%),护师87名( 41.4%),主管护师60名(28.6%),副主任护师9名(9.0%);年龄:25岁以下22名(10.5%),25-30岁97名(46.2%),31-35岁41名(19.5%),36-40岁23名(11.0%),40岁以上27名(12.8%);学历:大专53名(25.2%),本科152名(72.4%),研究生5名(2.4%)。调查科室覆盖全院各临床科室。

1.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科学家Anderson教授设计的不良事件调查表[9],根据我国国情并结合我院实际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问卷信度系数为0.833。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包括受访对象职称、年龄、学历、工龄等。第二部分是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的反应,7种可能的反应分别是:①不说出来;②秘密和同事说;③和很多同事说;④向护士长汇报;⑤报告主管医生;⑥拿到会上讨论;⑦向不良事件系统汇报,其对应选项分别是“不会”,“不确定”,“会”。第三部分是阻碍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包括4个维度16个条目:安全氛围,传统习惯,上报管理,个人因素,各条目用Likert五级评分,分别为肯定不是(1分),可能不是(2分),中立(3分),可能是(4分),肯定是(5分)。

1.3 方法

问卷第一和第二部分采用计数资料描述性分析,第三部分采用计量资料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运用person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运用t检验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面对不良事件时的反应

结果显示,护士面对不良事件的反应得分较高条目是:不会“不说出来”(74.3%);不会“和很多同事说”(68.4%);不会“秘密和同事说”(58.2%);会“报告主管医生”(86.6%);会“向护士长报告”(84.8%);不确定“向不良事件系统汇报”(33.6%)。其中护士选择“不会”比例最高的是“不说出来”;选择“不确定”比例最高的是“向不良事件系统汇报”;选择“会”比例最高的是“报告主管医生”,见表1。

表1 护士面对不良事件的反应

反应方式

不会(%)

不确定(%)

会(%)

不说出来

74.3

17.9

7.8

秘密和同事说

58.2

22.9

18.9

和很多同事说

68.4

11.7

8.9

向护士长汇报

2.1

11.1

84.8

报告主管医生

2.8

10.6

86.6

拿到会上讨论

13.3

24.3

62.4

向不良事件系统汇报

10.3

33.6

56.1

2.2 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

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各条目得分为1~5分,结果显示:条目“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3.83±1.27),“可能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 3.76±1.19),“担心陷入投诉纠纷”(3.62±1.14),“我不相信无责呈报”(3.49±1.13),“不想被认为是不称职的护士”(3.35±1.21),“我要保护我的同事/下属”(3.30±1.08)得分均在3分以上,说明这6个条目是影响上报的主要因素。其中,条目“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得分最高,条目“我的科室没有上报的传统”(3.02±1.08)得分最低。见表2。

表2 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各条目得分(x±s)

条目

得分

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

3.83±1.27

我要保护我的同事/下属

3.30±1.08

我不相信无责呈报

3.49±1.13

可能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

3.76±1.19

担心陷入投诉纠纷

3.62±1.14

不想被认为是不称职的护士

3.35±1.21

上报不良事件是护士长的事

3.06±1.17

我的科室没有上报的传统

3.02±1.08

我们没有自信说出不良事件

3.15±1.09

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值得上报

3.10±1.20

对上报不良事件的程序不清楚

3.04±1.12

对上报事件范围不明确

3.13±1.11

担心传出去个人名誉受影响

3.25±1.19

上报后没有反馈

3.08±1.25

担心不良事件处理的公正性/合理性

3.18±1.22

工作忙忘记报

3.16±1.25

担心影响同事关系

3.21±1.07

2.3 影响不同职称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原因

在不同职称护士间进行各原因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安全范围”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习惯”、“上报管理”、“个人习惯”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其中“安全范围”维度的6个条目不同职称之间分析,显示条目“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我不相信无责呈报”“不想被认为是不称职的护士”“我要保护我的同事/下属”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职称越高这些条目得分越高。条目“可能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担心陷入投诉纠纷” 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不同职称护士各维度得分的差异(x±s)

职称

安全范围

传统习惯

上报管理

个人习惯

副主任护师(n=19)

20.49±6.21

9.21±2.59

10.05±2.43

4.24±1.07

主管护师(n=60)

21.38±5.69

10.08±3.13

11.13±1.45

5.09±2.11

护师(n=87)

19.42±4.32

10.54±2.48

10.58±3.09

5.11±1.05

护士(n=44)

18.24±5.11

9.63±4.01

9.24±3.05

4.09±2.43

F值

11.58

3.48

8.51

2.43

P值

0.00

0.09

0.45

0.37

表4不同职称护士安全氛围维度各条目得分(x±s)

职称

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

我要保护我的同事/下属

我不相信无责呈报

可能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

担心陷入投诉纠纷

不想被认为是不称职的护士

副主任护师

3.83±1.43

3.21±1.41

3.41±1.09

3.58±1.04

3.50±1.04

3.15±1.08

主管

护师

3.68±2.01

3.38±2.09

3.7±1.051

3.62±2.01

3.49±1.11

3.26±2.01

护师

3.60±1.08

3.25±1.51

3.35±02.09

3.52±1.21

3.51±2.0

3.24±1.04

护士

3.58±2.41

3.05±1.51

3.25±0.84

3.54±1.09

3.44±1.08

2.94±1.05

F值

65.51

15.63

18.65

3.34

0.21

6.17

P值

0.00

0.00

0.00

0.15

0.79

0.01

3 讨论

3.1 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不良事件管理的基础

安全文化广义来讲就是安全理念及其指导下安全行为的总称。在医疗护理体系中,安全文化是具体指各部门集体及个人的观念、想法、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对医院的安全管理及专业程度起决定作用[10]。表1显示,护士面对不良事件发生时多趋于回避,不愿说出来,不想让身边同事知道。说明护士担心受到批评处分而选择瞒报[11]。我国医院在不良事件上报方面多采用强制上报流程,使护理人员存在害怕处分的顾虑[12]。本研究显示,发生不良事件时86.6%的护士选择报告主管医生,让医生协助解决不良事件,一方面说明患者对医护合作的信任,一方面说明护士已经意识到不良事件对患者安全的威胁。84.8%的护士才会选择上报护士长,说明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害怕受到责骂和惩罚,这也提醒护理管理者——护士长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在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科室应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安全的文化氛围。有研究表明,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偏差及处理欠妥,是造成不良事件漏报瞒报的主要原因[13];建立人性化的不良事件上报体系,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实现护理安全管理[14]。因此,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不良事件管理的基础。实现这点须先从医院管理层着手,树立科学管理理念,重视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本着“以人为本”管理理论,发现医院运行过程中的系统缺陷,而不是个人问责。在此基础上,建立不良事件非惩罚上报制度,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全院职工对不良事件的认识,至上而下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上报者才会消除顾虑主动上报。北京朝阳医院在不良事件管理上倡导无责文化,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管理模式,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治疗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3.2 阻碍上报的原因主要是惩罚性氛围

传统观念普遍认为,犯了错误的人就应该受到惩罚,被人看不起或排挤,这种观念导致人们面对错误时会选择逃避、不承认、甚至推诿别人,从而失去从错误中重新认识、重新学习、重新改过的机会[15]。表2显示,“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得分最高(3.83±1.2),说明惩罚性的氛围是影响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且职称越高,体现越明显(见表3)。文献显示,护士害怕受到处分是阻碍不良事件上报的主要原因[16-17]。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也不愿过多暴露科室不良事件。她们认为科室出现问题,护士出现错误,就是自己没有管理好,害怕受到上级部门批评或惩罚,这也是惩罚性的氛围导致的。从根本上说还是医院安全文化缺失造成的。因此,安全文化的构建首先要从惩罚性氛围向非惩罚性氛围转变,将个人责任转向集体责任,减少个人被批评、被惩罚的体验

[18]

3.3 网络上报系统的构建

3.3.1构建人性化网报系统势在必行

我院不良事件仍停留在口头与书面上报阶段,这种上报方式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报,上报障碍已经成为不良事件管理的瓶颈[19]。表1显示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选择“不确定”比例最高的是“向医院的上报系统汇报”, 说明护士汇报不良事件时持有一种害怕、犹豫和踌躇的心态。表2显示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的因素中,“担心陷入投诉纠纷”得分也较高(3.62±1.14),说明上报者的个人信息没有被很好地保护。因此,我院建立人性化的不良事件网报系统势在必行,上报流程设置简便易于操作同时保护好上报者个人信息,让全院职工可以自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20]。国内多项研究表明,网络化模式是未来管理的必然趋势[21-22]。北京朝阳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于15年10月正式运行,通过全院统一上报管理,实现了对不良事件的上报、处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等过程的实时监控,为修订制度和优化流程提供依据。

3.3.2 实现不良事件管理须多部门配合

护理人员是医院最直接与患者接触的服务人群,由她们引发的不良事件也最频繁,但在实际整改过程中,发现很多措施执行不下去,例如优化出院流程需要财务处协助处理,完善护理工具需要设备科协助处理,提高护士服务态度需要纪检办协助处理等等,可见不良事件想要得到根本解决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行。因此,网报系统的构建须纳入医院各系统各部门,医院领导层可根据不良事件分析结果了解系统缺陷,对不良事件进行统筹管理。另外,医院要设立专门部门(如质量安全委员会)对全院上报不良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及时汇总、定期分析,将结果发布于网上,根据责任划分给各部门负责人限期整改,对于重大事件应通过院务会讨论。北京朝阳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纳入质控办、信息中心、护理、药事、院感、输血、设备等各部门,为不良事件统一管理搭建了平台,并通过上课、督促、指导等方式对全员培训,使部门负责人和科室人员学会使用该系统,同时将该系统与OA办公系统做了链接,使医务、职能、后勤等所有人员可及时完成不良事件的上报。

3.3.3 提供患者及家属上报平台

由不良事件定义可知,所有不良事件都是围绕患者发生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引发不良事件,可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因此为患者及家属增设不良事件上报平台,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另外在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的同时,降低了实际发生率。

4 小结

我院不良事件总体上报率低,选择性上报突出,阻碍上报原因主要是惩罚性氛围;实现不良事件管理首先要构建医院安全文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性化的网报系统;网报系统要便于上报、多部门配合、有专设机构管理、有患者及家属上报平台等。同时,随着网报系统的建立,医院在不良事件管理上也逐步科学化、多样化,应用RCA、PDCA、QCC等工具进行质控分析,引进PDA、移动护理站等对患者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覃惠英.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25-26.

[2] 任仲杰. 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 6) : 425 - 427.

[3]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中国护理管理,2007,(11):54-55.

[4] TRAN DT, JOHNSON M. Classifying nursing errors in clinicalmanagement within an Australian hospital[J]. Int Nurs Rev, 2010,57(4): 454-462.

[5] 孙燕,郑一宁.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5):23-25.

[6] 郭霞,王立准.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改进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2(7):622-624.

[7] 孙燕,郑一宁.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5):23-25.

[8]唐翠.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4(4):178-179.

[9] MOUMTZOGLOU A. Factors impeding nurses from reporting adverse

events[J]. J Nurs Manag, 2010, 18(5): 542-547.

[10] Health and Safety Commission (HSC). Organizing for safety: Thirdreport of the human factors study group of ACSNI[R]. Sudbury:HSE Books, 1993.

[11] 张文娴,崔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12):1142-1144.

[12] 郭霞,王立准.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改进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22-624.

[13] 何梅,宋梅,赵文君,等.护理不良事件自动上报体系的建立与效果初探[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07-108.

[14]许娟,刘义兰,樊胜霞.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处理观点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6):49-51.

[15] 刘义兰,张亮,王桂兰,等.病人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7):1-4.

[16] 郭霞,周卫,任瑞芳,等.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的认知与需求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9,(15):1332-1334.

[17] 王玲,张艳.护士在无责呈报制度下主动呈报不良事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9,9(7):46-47.

[18] 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建立之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10-11.

[19] 李裕明,史瑞芬.护理一般差错瞒报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13-16.

[20]MEKHJIAN HS, BENTLEY TD, AHMAD A, et al. Developmentof a Web-based event reporting system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J]. J Am Med Inform Assoc, 2004, 11(1): 11-18.

[21]肖爽,赵庆华,肖明朝,等.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726-727.

[22]徐林珍,黄丽华,胡斌春,等.浙江省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