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编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中心促一年级课外亲子阅读的策略研究

/ 4

以部编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中心促一年级课外亲子阅读的策略研究

杜明秋 杨杨 赵红梅 罗燕

成都市娇子小学 四川成都 610000

研究动因:

(一)新版块,新挑战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段目标与内容显示,处在第一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需要掌握7个要求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等,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引入课外阅读的概念。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教学之中,首次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是部编教材的亮点。 但是因为是新版块,如何实施仍待实践,如:在课外还是课内进行?课内课外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因此具有研究的价值。

(二)新视角,新命题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亦步亦趋地学会拼读、认识汉字,到能读一段话、能拿起课外书独立阅读,这个过程不易。这就决定了“亲子阅读”是最适合阅读起步阶段的学生的,即让大人和孩子共同阅读,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能力,引导他们逐渐学会阅读。然而对现阶段的小学生以及家庭,对于如何进行亲子阅读,如何让亲子阅读更加高效仍是难题,所以,不管从学情出发还是从教育形式来看,对于部编版低段语文“和大人一起读”是必要的,对它的探索、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新问题,新空白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语文园地”的一个小板块,很容易被忽视,家长和老师都搞不明白和谁一起读?读什么?怎么读?课程标准对孩子的阅读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而教材中上下两册仅有16篇短小的儿歌、故事,远远不及阅读量的要求,那课外阅读中孩子们读什么?是不着边际的自由阅读?是老师推荐书目学生自行阅读?还是老师带着孩子们集中、统一阅读?

1.教师对 “和大人一起读” 的教学懵懵懂懂

多数(88%)老师意识到有教的必要,但是在如何管理上,有96%的老师表示不清楚做法,有53%的老师凭布置作业的经验把“和大人一起读”当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做。面对这个栏目,教师很“懵”,不知道如何实施,进退两难。

2.家长对于“和大人一起读”茫然无措

问卷调查显示,有43%的家长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要以孩子独立阅读为主,忽视了家长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仅有7%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有26%的家长做到亲子共读;家人在家里陪伴指导阅读的只有2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1%,从不阅读的有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0%。

5e9911b4f04d7_html_c9610efede5dc034.png

图表(1)家庭阅读比例图

综上所述,不管从学情出发还是从教育形式来看,对于部编版低段语文“和大人一起读”是必要的,对它的探索、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

核心概念

和大人一起读:这里“大人”不仅仅指家长,也指向教师。作为家长,能够在课外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核心理念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

亲子共读: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活动,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及领悟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与道理,在阅读过程中互相分享,了解、感受彼此的想法,借由亲密的互动提升亲子关系。

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围绕着 “读什么”以及“怎么读”对“和大人一起读”进行了实践,形成了亲子课外共读体系。

(一)读什么:深耕教材,搭建“和大人一起读”的课程体系

一年级教材全册共有16个“语文园地”,上下两册各8个。每一个“语文园地”中都包含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选文内容主要分为儿歌、童谣和故事三类,儿歌和童谣的结构内容比较简单,故事的篇幅则较长。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这一体系进行了丰富,合理安排时间,形成了儿歌为基—故事激趣—国学养魂的课程体系。

5e9911b4f04d7_html_baf42b84cb5aed37.png

娇子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课程体系

5e9911b4f04d7_html_4f4543e4226db16c.png

儿歌为基。选择了富有代表性的三本儿歌读物作为课程教材,《日有所诵》篇目短小,朗朗上口,适合孩子们坚持每日读、诵。在引导孩子在诵读儿歌的同时,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扩大识字量。

故事激趣。我们选择绘本作为课程材料,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开展绘本漂流活动促进孩子之间、家庭之间进行阅读感受的交流。一年级下期,故事读物的选择由绘本到大字拼音读物,鼓励读整本书,并将阅读中认识的新字摘录下来。

国学养魂。国学经典的对于孩子们文化的熏陶,气质的涵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及《笠翁对韵》、《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进行诵读。

(二)怎么读:形成教师在校“和大人一起读”引导性策略

教师作为“和大人一起读”的倡导者、组织者,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其不可回避的责任。因此,

我们形成了教师在校“和大人一起读”引导性策略。

5e9911b4f04d7_html_97d54bc0f83ce453.png

策略一:识字量扩充策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和大人一起读”是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活动,在过程中互相分享,了解、感受彼此的想法。帮助孩子由聆听者变为讲述者,首先需要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

1.阅读集字打卡,激发阅读兴趣

入学初期,选择以“亲子阅读记录卡”的形式进行和大人一起读,并以识字作为亲子本月亲子阅读的目标,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外书,在阅读中认识新字,可以选择减下来粘贴也可以选择抄写下来的方式,以此来进行新字的积累,拓展到学生能在课后主动的在生活中积累新字。

2.阅读摘录积词,扩大词汇量

开展阅读积词活动,从一年级上期的积字到下期的积词,从识字量到词汇量,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每天在自己阅读篇目中积累十个好词(拼音词语一起),第二天在班级中一起分享,这样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评选“积词小达人”,让学生把词汇量丰富作为一种荣誉。

3.拼音查字法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向家长介绍班级拼音绘本亲子阅读的相关制度,拼音学习之后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可以利用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和家长进行约定,鼓励孩子先采用拼拼音的方法进行阅读,同时严格把关阅读时间,如遇到比较难的再向家长请教。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巩固拼音的同时也适当放手阅读给孩子,锻炼孩子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策略二:五阶读书法策略,习得读的方法

我们总结出五阶读书法:读、观、猜、演、编,让学生明方法。

一阶读: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有很多:我读大人听,大人读我来听,我读一句大人读一句,大人读一遍我跟着读一遍等等,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扮演大人,创设各种情景,让孩子白天在校学习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晚上回家和大人一起练习。在读中还让孩子来教大人读。

5e9911b4f04d7_html_7b82ef1471caad00.png

二阶观:所谓“观”,就是观察,这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阅读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顺序。

三阶猜:“猜”即猜测,猜测也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我们注重结合封面信息和目录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四阶演: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年级小朋友表演欲强,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阅读活动开展中,他们喜欢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倾听不同故事情节,体验不同角色表演,融入趣味的故事表演氛围中。在演中,我们采用如下流程进行:

绘声绘色朗读→模仿书中的声音→学习书中的动作→模拟书中的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书中的内容……

五阶编: 创编故事既能帮助学生操练刚刚习得的预演,又能锻炼思维,促进想象力发展。在教授完《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绘本后,我们引导孩子们续编故事的结局。同时,老师还顺势介绍作者另一本书《要是你给小猪吃煎饼》,孩子们去进行故事的创编,也可以和大人合作一起讲一讲、演一演,在和谐的氛围中,讲故事变成了文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刺激,实现了口头故事与书面文字的对接。

5e9911b4f04d7_html_a18f4a6868f2d68f.png

图4阅读活动实施流程图

策略三:活动推进策略

从一年级上期开始,关于阅读的活动就一个接着一个,环环相扣。我们尤其注重了阅读活动的延展性,阅读不是简单的读,变成了一种有后续的分享。

图书漂流的过程中,一家人一起把共读过程中的感受认真写在了读后感的小册子上,书又会“漂”去另一家。 教师能够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为此,我们可以每个月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书面展示(如绘画展示、家长点评展示等),也可以是节目展示(讲故事、表演绘本等),这样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能够大大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提升阅读效率。通过开展“班级故事会”和“好书推荐”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中荣耀。

 (三)形成家长在家“和大人一起读”陪伴式策略

策略一:“读” 的整体规划——让大人成为阅读活动的主导者

1.强化理论指引

开学初,给每个家长分发宣传书信,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并进行阅读方式规划,加强意识引导。每个学月开始,老师都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对本学月的阅读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推荐家长观看部编教材关于“和大人一起读”的解读分析视频;推荐相关文章阅读,让“大人”多方面地了解这一新增栏目的介绍和解读,从思想意识上产生积极的认识,强化理论指引。

2.制定操作规则

教师可以向家长讲解部编版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编排意图,宣传亲子阅读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会议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教育,树立亲子阅读教育新理念,掌握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3.搭建展示平台

设立“和大人一起读”班级微信群,采用照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描述方式,定期在群里进行“和大人一起读”反馈,然后,让每位“大人”说说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谈一谈自己的好做法,对长期阅读做一个规划。最后,期末制作微视频,评选“十佳”展播。

这样的阅读分享活动的设立,促进家长用心地、深入细致地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这些制度和活动对家长的亲子阅读起到有力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策略二:“读”的情境创设——让大人成为阅读活动的策划者

1. 为孩子营造“由读变唱”的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唱,配上音乐,加上动作,把儿歌和童谣唱出来,那种押韵、明快的节奏将“跃然纸上”。这时候,阅读时间就是游戏时间,在游戏中阅读。

2.为孩子铺设“由读变讲”的路径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但有点害怕讲故事,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讲。大人不仅要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更要当好陪衬,让孩子学讲故事。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发展是多维度的,只要大人不断地为孩子铺设不同的路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智能发展,阅读活动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

3.为孩子搭建“由读变演”的舞台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和大人一读”就是应该在大人的引导下进行创新阅读活动。第二篇《阳光》是金波写的儿童诗,想象丰富,音韵美。大人给孩子找段背景音乐,一起朗诵这首诗,在朗诵中体会童诗的魅力。接着推荐金波的其他童诗,如《让太阳长上翅膀》《阳光没有声音》等,大人、孩子各选一首参加家庭诵诗会,大大提升阅读层次。第三篇《胖乎乎的小手》是一个小故事,主题鲜明,角色单一,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一起自编自演。第四篇《妞妞赶牛》是一篇绕口令,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意味。

策略三: “读” 的方法授予——让大人成为阅读活动的实施者

1.通过课例,家长学到一些关于亲子阅读指导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一年级家长和孩子落实“和大人一起读”的亲子阅读,对家长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圈圈画画——带着笔墨去阅读。圈画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

 3. 观察、提问、猜测和创编——带着思考去阅读。观察、提问,猜测的阅读行为正是家长和孩子在层层的阅读深入中,孩子们在读中思维变活,走进文本,和自己对话,和文本对话,激起思维的火花,达到创生的目的,这样的整体性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课例绘本《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教学中,指导家长如何开展整体性阅读促进孩子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5e9911b4f04d7_html_3b60d02ae5d63dd.jpg

这样的课例,让家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阅读方法,明白阅读对孩子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语文素养的培养。

4.有感情地朗读——带着情感去阅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作品,能让孩子理解阅读的内容,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对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亲子阅读重点是读好人物对话。读好人物对话,就是读出句子的语气。即便是同一个语气词,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读出恰当的语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容及主题。同时,人就是像表演剧本一样,由同学扮演文中角色,真实再现情景,在表演中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情感。

四、研究成效

(一)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在提高,变“要我读”为“我得读”。

小学低段是开启阅读新世界大门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期。“和大人一起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和分享的多形式阅读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形式更加多种了。家长们开始享受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纷纷在班级群里发表自己和孩子一起阅读后的真切感言。更多的家长将亲子阅读正式提入到家庭的日常学习中,把陪伴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当作“我得陪孩子读书”每日打卡的家庭事项。

(二)老师获得阅读指导的方法,从“怎么教”转变到“我会教”。

在课例展示的课堂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了解了“和大人一起读”的形式和方法,大人读,孩子听;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读;大人孩子合作读、合作演。培养孩子高阶思维的阅读方法跃然于课堂。在家庭亲子共读“和大人一起读”时演绎再现老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创生更多美妙的阅读思维。

同时家庭中开始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鼓励孩子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每个家庭的习惯,浸润孩子童年。

(三)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从“不会读”转变到“主动读”。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所获得的不仅仅只是阅读的兴趣,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这些都在这宽松、愉悦的亲密互动中“随风潜入夜”,以儿童不知然的方式悄然进行。儿童在课堂、或家庭生活中,以“听”“学”的方式,接触了大量的儿歌、童谣、故事、童话,这些口语经验中的语言材料,为儿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奠定了基础,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帮助儿童跨进“阅读”的大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阅读者。

一年级时在阅读和表达各方面情况的反馈:

识字情况(一年级语文书上下册)

5e9911b4f04d7_html_cb0ba278062d3cbc.jpg (2)阅读课外书籍统计

5e9911b4f04d7_html_66aaf4a21f2ad86.jpg

课外亲子阅读作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关注的对象。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结合家校合作开展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阅读状态,这些策略都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刘颖欣:浅谈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科研;201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