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leton骨架文本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对话课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3

Skeleton骨架文本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对话课中的运用

罗惠琼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西联小学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 文章主要从什么是骨架文本、骨架文本的类型、使用步骤以及在对话课中的运用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举例分析了“读说类”骨架文本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对话课中的运用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骨架文本;对话课,运用

近年来,“文本重构”这个话题是我们东莞小学英语教研中最热门的一个词。东莞市教育局小学英语教研员张凝老师多次在镇级视导、送课下乡的活动中分享这一主题的讲座。笔者有幸听了张凝老师关于“文本重构”这个主题的讲座后,对其中的“骨架文本”印象深刻。在反复学习之后,笔者开始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骨架文本”进行对话教学,发现学生的普遍反响很好,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接受得很快,并且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一、什么是“骨架文本”

说起骨架文本,不得不先说一说“支架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这个理论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它“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源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将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就好比是为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学习任务”(陈红娟,2014)。Skeleton骨架文本,就是能帮助学生进行文本信息处理的“支架”,是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的桥梁和保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挖空原文进行填空”。

二、骨架文本的类型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张凝老师在《基于“支架理论”下的对话教学》的讲座中提到,“莞式”骨架文本可以归纳为九种形式,分别是配图式,即听音排对话配图;配话式,即听音排图配对话;排序式,即听音选句排顺序;导图式,即听音重组对话;序列式,即阅读排顺序;选择式,即阅读选择并排序;辨析式,即阅读完型填空,关注语法点;核心式,即阅读完型填空,关注核心词句;重组式,即阅读重组对话。这九种形式根据侧重点以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视听类”和“读说类”。前面四种涉及听音的形式属于“视听类”,关注学生是否有效的听和说,难度较低,适合三、四年级的学生;而后面的五种侧重点在“阅读”,关注的是语篇和核心语言,用于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听、说、读、写的目标,难度较大,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三、骨架文本在对话课中的使用步骤

对话课一般分为四个流程,第一个流程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这属于文本的解构过程;第二个流程是“记忆、演练和表演”,属于文本的建构过程;第三个流程是“再产出和再建构”,属于文本的重构过程;第四个流程是“共同建构和创设个人化的活动”,属于文本的创造性重构。在这四个流程里,“理解与分析”和“再产出与再建构”都可以使用 skeleton骨架文本进行课堂教学。

在一节骨架文本课堂教学对话课中,张凝老师设计了六个基本步骤,分别是问题驱动-说,关注情景图,联系Let’s try(Predict);阅读感知(Read and perceive);结对讨论(Discuss);听音佐证,记录核心词汇(Listen and check);再讨论,形成完整对话(Write)和比对并找出正确的答案(Compare)。

四、“读说类”的五种骨架文本形式在对话课中的运用

华南师范大学的朱晓燕教授说过,中小学的对话课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中语言功能的意识不强,较少关注语言功能与语言形式的紧密联系,忽略语言是作为表达思想感情、叙事、陈述的交流工具,没有意识到功能与话题教学所应达到的辨认、理解、活用等传递意义的交际目的;二是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从意义交流和智力层面的挑战严重不足。而“读说类”骨架文本的五种形式刚好可以弥补这两个不足。

(一)序列式

序列式,是教师把句子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根据录音重新把对话文本排顺序。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能够帮助学生辨认所学的对话文本,让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可以用在对话课的“理解与分析”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初期进行排序。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 3 B Let’s talk,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序列式让学生进行听音阅读排序,目的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听力以及辨认所学的文本。

5e99106576a96_html_e50c8e8b63d907ed.png5e99106576a96_html_40a80d163bb14eca.jpg

(课文的对话原文文本) (序列式骨架文本)

(二)选择式

选择式,是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根据文本所缺的信息选择并排序。

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适用于对话课的“再产出与再建构”环节,通常用在学完课文的对话文本之后,把课文的文本进行略微的更改,让学生进行选择排序。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以语篇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掌握情况,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形式。同样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B Let’s talk为例,笔者把地点改成了“Xiamen”,把出行方式改成了by ship。

5e99106576a96_html_ae2855c63ba5b8ce.jpg5e99106576a96_html_e50c8e8b63d907ed.png

(课文的对话原文文本) (选择式骨架文本)

(三)辨析式

辨析式,是指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完成完型填空。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的侧重点是关注语法点。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Unit5 B Let’s talk的时候,在对话课的“理解与分析”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关注现在进行时态动词的时态,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骨架文本,让学生听录音补充所缺的词。

Sam: Where is Fido now?

Chen Jie: in the kitchen.

Sam: he water?

Chen Jie: No, he . .

Sam: I with him now?

Chen Jie: Yes. you him to the park?

Sam: Of course! Fido, come here!

Fido: Woof, woof!

(四)核心式

核心式,是指学生进行阅读后,完成完型填空。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关注的是文本的核心词句,跟辨析式有所区别。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Unit 4 B Let’s talk的时候,笔者在对话课的“再产出与再建构”环节设计了以下的核心式骨架文本让学生进行操练:

Chen Jie: ?

Mike: My birthday is .

Chen Jie: That’s my mother’s birthday, too!

Mike: Cool! ?

Chen Jie: I’ll .

Mike: Chinese noodles are delicious!

Chen Jie: Please come then. We can for both of you!

通过设计这种类型的骨架文本进行对话操练,学生不但关注了对话的核心词句,还让他们初步达到了辨认、理解、活用等传递意义的交际目的。

(五)重组式

重组式,即阅读重组对话,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把对话改编成短文并进行复述。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不仅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关注语篇和核心语言,一举多得。在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对话课中,每个对话文本几乎都可以设计重组式的骨架文本让学生进行复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

以六年级下册Unit 3和Unit 4的Let’s talk 为例,笔者为每个课时都设计了重组式的骨架文本设计。

5e99106576a96_html_eb721fc7c8f56c47.jpg5e99106576a96_html_81e477789ebc95f8.jpg

(U3 A.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 (U3 B.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

5e99106576a96_html_f9753b7b06817686.jpg

5e99106576a96_html_ee9adcfbeac3fa56.jpg

(U4 A.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 (U4 B.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

五、设计骨架文本需要注意的事项

骨架文本虽然能在是教学中解决“语言功能的意识不强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朱晓燕,2010)这两个问题,但是在进行骨架文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骨架文本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学段和学习能力

笔者在上文中提到,骨架文本有九种形式,分别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骨架文本的类型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骨架文本的设计要以是否能检测学生的听、说、读、写为目标

有人曾戏称说骨架文本其实就是“想挖哪里就挖哪里”。其实这是对骨架文本设计的一种误解。骨架文本的设计一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要清楚所设计的文本是针对“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中的哪一种。在进行骨架文本的设计时,一定要找准核心的词句和需要学生关注的语法点,并不是“想挖哪里就挖哪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课堂更加高效。

六、结束语

赵奇飞在《利用语言支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尝试》一文中说过:“要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找准一个衔接点,将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想象力、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相结合。通过为学生搭建相应的语言支架,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积累,促使他们运用有限的英语知识表达丰富的思想,逐步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运用语言的习惯,真正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骨架文本能弥补教学中语言功能的意识不强,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能从意义交流和智力这两个层面进行挑战,达到提升语用能力的效果。在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Skeleton骨架文本不失为一种操作简单而又高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凝. 基于“支架理论”下的对话教学[R]2015

2. 朱晓燕.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3. 陈红娟. 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7):12-16

4. 赵奇飞. 利用语言支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4):34-3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