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培养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培养创新思维

黄玫瑰

广西田东县义圩镇义圩中心小学 广西 田东 5315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将来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以此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本文就从小学数学视阈出发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中;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7)06-0005-01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为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发现或创造数学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改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单一且落后的教学观念,逐渐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同时应改变应试教育中背书、背题、题海战术等教学策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讲到“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引导辅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教学前教师可以将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测量除自己外其余5人的身高,以采用不同的单位将其表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从学生作业中所用的长度单位为学生引出“毫米与分米”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毫米与分米的相关概念,并引导组织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高度与一元硬币厚度进行测量,并分别以分米为单位说出数学教材的高度;以毫米为单位说出一元硬币的厚度。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创设情景,启发创新思维

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几何图形等知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尚处于形象具体思维。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讲到这一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杨阿姨家有块长方形的菜地,宽3米,长是宽的两倍。由于菜地经常受到小猫小狗的破坏,于是杨阿姨想在菜地一周装上栅栏,请问聪明的同学们,杨阿姨应装多长的栅栏呢?”借助这样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为学生引出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概念。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情景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分析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形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3兴趣教学,促进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为在小学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对所教年级阶段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调查与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做出相关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爱听童话故事,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学生这一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到“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内容之后,可以为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为学生创编“我是小小饲养员”的故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1~10个简笔画小动物,并为学生讲解“这些小动物和熊猫一样,只吃一种食物,它身上写的几就吃几,喂错了它会哭哦,也会吐出来的。”教师教师可以将10以内的算式写在若干小纸片上,然后以数列或是横排为单位抽取若干学生,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喂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保证班级所有学生都至少参与一次喂食。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仿佛置身童话中,同时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4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实际中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到“梯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一般的梯形与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刀等。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手里的工具将自己准备的梯形剪剪拼拼看有什么发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什么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像三角形那样,通过“重叠——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发现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两条高剪开,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而沿着其一条高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自身已具备图形的知识对梯形面积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从多度多方面思考,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与开发,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美萍.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21):45.

[2]杨作昱.小学数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100.

[3]冉如全.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