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老年焦虑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老年焦虑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张超

泰安市精神病医院 271000

摘要 目的 探究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老年焦虑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研究组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不同分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改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治疗 老年焦虑症 焦虑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惊恐发作)两种形式。发生焦虑症的原因既与先天素质因素有关,也与外界环境刺激有关。通常表现为容易焦虑、不安,对焦虑不安的耐受也差,交感神经容易兴奋等症状,因此需引起社会重视。本文拟选择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其总体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教科书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惊恐障碍诊断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3~71岁,平均(61.42±6.34)岁,病程0.3~2.5年,平均(1.41±0.38)年;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2~71岁,平均(61.50±6.20)岁,病程0.4~2.4年,平均(1.39±0.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合并疾病、年龄组成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帕罗西汀40mg每日,必要时联用阿普唑仑0.4mg每日。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支持性心理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心理支持治疗方案:①向老年患者详细介绍焦虑症的概念、产生原因、治疗方案、预后等,使患者加深对焦虑症的认识,从而在克服焦虑症心理方面有一定基础认知;②注意倾听,引导并鼓励患者说明焦虑产生原因,并给予支持和理解。在缓和倾诉过程中,患者很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我们需要协助患者发泄烦恼、痛苦等不良情绪,并给予积极引导;同时指导患者丰富焦虑的表现形式,从而经过实践的沉淀对自身精神因素进行控制,避免再次焦虑。③帮助患者重新评估挫折和应激。指定详细抗焦虑培养方案,耐心培养患者抗击打能力,拓展语言交流的范围和对象;同时调整患者三观,以生活实际案例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焦虑症;④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重点指导,助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⑤帮助患者解决日常中遇到的问题。因焦虑患者通常会对遇到的新问题难以有效处理,容易出现焦虑,所以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训练,寻求问题解决方案;⑥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教会家属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避免焦虑情绪产生[1]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情绪,评分越高则表示焦虑越严重。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分别为(22.21±7.62)、(22.36±7.57),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评分分别为(13.29±5.77)、(10.62±5.2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分别为(59.28±0.56)、(60.49±0.54),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评分分别为(79.13±0.62)、(88.94±0.19),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焦虑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之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焦虑症。其中急性焦虑症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常见;慢性焦虑症表现为对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且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严重者可导致社会功能受损。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焦虑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焦虑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家庭甚至社会产生影响。

焦虑症的治疗手段分为非药物性与药物性治疗,前者具有无不良反应和可行性强的特点,是治疗焦虑症的重要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支持性心理治疗作为重要的非药物性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松弛疗法、心理剧治疗、音乐疗法和传统中医外治法等[2]。与传统药物疗法不同,心理干预治疗有接受度高、不易耐受的特点,且无不良反应、可行性高可以使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让患者对自身焦虑源进行了解,并对其应对焦虑的能力进行评估和了解,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使患者应对能力提升[3]。另外,治疗人员向患者亲友以及大众普及相关知识,使患者得到更多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研究选择在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其总体疗效的影响。结果证实,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改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雅丽.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8(05):79-

81.

[2]张碧云,冯佳森.色彩心理学意义的绘画艺术治疗探析——以焦虑症为对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3):339-343.

[3]叶红苑,吴玉尽.探析心理护理对老年广泛焦虑患者的病情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