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 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实习中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3

网络环境下 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实习中的开展

江登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在影像诊断学实习中的开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41名5年制影像诊断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未实施PBL教学模式时收编的119名护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同时将其列为常规组;实施PBL教学的122名学生列为PBL组。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自我学习评价情况。结果 经教学,PBL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PBL组学生自我评价调查问卷中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专业水平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中可以显著提升实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对该模式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因此该教学模式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 网络环境;PBL;影像诊断学

前言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专业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需求的日益提高,影像诊断学专业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及专业核心素养[1]。常规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难以满足现阶段的临床需求。PBL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问题来倒推学生开展专项学习的教学方法,该学习方法除了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意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当PBL借助丰富且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就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实习中的开展展开如下探讨: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的241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研究者;②5年制影像诊断专业学生。排除标准:①未全程参与教学者;②不愿参加调查者),根据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119)与PBL组(n=122)。常规组有男学生65名,女学生54名;年龄20—24岁,平均(22.01±0.57)岁。PBL组有男学生63名,女学生59名;年龄20—24岁,平均(22.08±0.76)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均以《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为基础,并且为同一组教师团队。

常规组学生予以常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单向式教授,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听课。

PBL组学生予以PBL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为:①组建学习小组: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同期学生均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5人,尽可能缩小各学习小组之间的综合学力差异,在之后的PBL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②基础教学:在进行PBL教学前,教师团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基础知识内容讲解,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知识体系的轮廓,同时教授其影像诊断学中的重点与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来查询知识相关内容,以及哪些网络渠道更为优质、可靠,进而为后续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③设计教学案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模拟案例,案例中包含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等,同时借助网络来收集图片、真实数据等各类信息,尽可能增加案例的真实程度;随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案例中“患者”的情况,并布置相应的问题或任务;课后利用网络交流软件将该信息发送给每位学生,请各学习小组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问题或任务。④学习反馈:学习小组借助网络查询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分析、小组内部讨论等来完成问题及学习任务,然后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将其发送给教师;教师总结学生们易错答案及漏洞来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讲解;教师也可请学生小组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软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阐述,然后由教师与同学们共同点评。

1.3观察指标

根据241名学生的影像诊断学考试成绩及学生自我学习评价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学考试成绩分为理论知识(40分)与实践操作(60分)。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进行考核,实操考试由教学团队出题,学生随机抽选题目后作出相应操作,取教学团队教师平均分。

学生自我学习评价情况采用科室内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考核,问卷中每个题目均采用10分制来衡量学生的认同度,0分表示完全不认同,10分表示完全认同。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5e9152923f1f0_html_4d1adbd162ea86a7.gif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5e9152923f1f0_html_af59e36da9ceed69.gif 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影像诊断学考试成绩

经教学,PBL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影像诊断学考试成绩 (5e9152923f1f0_html_4d1adbd162ea86a7.gif ,分)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常规组

119

33.69±1.16

50.84±1.34

PBL组

122

37.16±1.08

57.92±0.40

t

5.76

10.44

P

<0.05

<0.05

2.2对比两组的学生自我评价情况

经统计,PBL组的学生自我评价情况所有调查题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参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学生自我评价情况 (5e9152923f1f0_html_4d1adbd162ea86a7.gif ,分)

调查题目

常规组(n=119)

PBL组(n=122)

t

P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23±0.45

8.41±0.69

13.02

<0.05

提高学习兴趣

5.89±1.03

7.51±0.84

3.05

<0.05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4.81±0.76

7.43±1.08

6.41

<0.05

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6.54±1.02

8.11±0.34

3.04

<0.05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73±0.74

8.14±0.13

11.80

<0.05

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6.49±1.12

8.50±0.24

3.55

<0.05

提高疾病诊断专业水平

6.97±1.16

9.03±0.54

3.49

<0.05

讨论

常规的影像诊断学教学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大量知识内容,是所有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方式。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不高、课堂互动性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较浅层面等。本研究结果显示,PBL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PBL组的学生自我评价情况所有调查题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这是因为PBL教学模式首先借助了网络技术,让其教学内容、方式均可以紧跟时代热点,提升学生的眼界[2]。第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有更高的参与度,让学习不只局限在课堂。第三,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快速了解学生们的典型错误,进而开展针对性教学,有效的压缩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第四,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知识探索,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发现自身的知识错漏之处,从而进行自我纠正[3]。第五,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让其学习与工作内容衔接得更为紧密,进而提高其疾病诊断水平。此外,小组合作的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均是日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运用在影像诊断学中可以显著提升实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建议将该教学方法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李玉双,蒋高民,赵绘萍,马永金.论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4):101-102.

翟桂娟,蒋高民,赵绘萍.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5):122-123.

王惠方,吴清武,梁长华,王红坡,闫瑞芳,岳军艳,陈杰,韩东明.两种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