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癌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患者的防脱管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胃、食管癌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患者的防脱管护理措施

郭京京

云南省肿瘤医院 650118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防脱管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64例胃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空肠营养管,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2)在分析脱管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防脱管干预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未出现脱管患者,对照组出现4例,脱管率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能够很好的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临床应加强护理,做好防脱管措施,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胃食管癌;空肠营养管;护理干预

胃癌、食管癌是发生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胀气、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半流质、流质食物也无法顺利下咽[1]。手术是治疗胃食管癌患者的重要手段,术后长时间的禁食会严重损害健康状况,引起营养不良,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阻碍术后恢复,影响预后。空肠营养管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操作方便等优势[2],是目前胃食管癌术后患者常用的营养支持措施,但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脱管,给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本研究分析了造成空肠营养管脱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脱管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64例胃食管癌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3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2.86±1.37)岁;胃癌20例、食管癌12例。观察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1.84±1.16)岁;胃癌22例、食管癌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胃食管癌的发生原因、术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空肠营养管的优势,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配合程度。

②营养干预:术后第1d,经空肠营养管输注500mL的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mL的10%氯化钾溶液,输注速度30~40mL/h。第2d,输注营养液1000mL,速度50~60mL/h。第3d,输注量500~2000mL,速度80~100mL/h,营养支持的时间为7~10d,总输注的热量是每天83.7~125.6kJ/kg。输注过程中,保证营养液的温度38~40℃,通过输液泵控制滴速。

在此基础上,分析对照组患者的脱管原因,并制订防脱管措施,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

1.2.1脱管原因分析

①患者自行拔管:尤其是老年患者,受教育程度较差,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空肠营养管的重要性;也有的患者因麻醉药物的影响而烦躁不安,临床未采取有效的约束措施,以至于患者将管道拔出;还有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而拔管。

②管道固定不当:胶布质量不好,粘性不佳,没有及时更换,胃肠减压器没有妥善固定。

③引流液太重:没有及时倾倒引流液,在重力的影响下脱管,也有的患者因翻身、咳嗽、排痰、活动而造成管道脱出。

1.2.2防脱管措施:

①管道的固定:把胶布折叠成蝶形,宽的一端固定在鼻翼上,中间的窄胶布缠在管道上,一左一右两根窄胶布绕过管道固定在鼻翼上,导管尾端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在面颊部, 避免管道压迫脸颊;若胶布出现潮湿、污染、脱落等情况则及时更换;检查鼻空肠管的置管深度1次/4 h, 并做好记录, 做到班班交接。

②肢体约束:针对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在获得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适当的约束,每隔2h将约束带松开10min左右,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并做好评估。

③及时评估:输注肠内营养液过程中,4-6小时评估胃残量,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因不舒适引起患者强行拔除导管。

④及时处理引流液:每天倾倒一次,如果引流液过多则要随时倾倒,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颜色等。及时排出胃肠减压器抽出的空气,使之保持负压状态。

⑤健康教育:耐心与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的重要性、作用、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程度。

1.3观察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脱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脱管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脱管0例、对照组4例(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脱管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脱管率

观察组

32

0(0.00)

对照组

32

4(12.50)

x2

4.267

P

0.039

3讨论

胃食管癌患者术后无法经口正常饮食,为了保证基本的营养供给,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临床常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3.4]。胃管、空肠营养管是两种常用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前者操作简单,但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后者可增加患者的耐受程度,减少肺部感染,但有时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出现脱管问题[5]。临床实践中发现:造成空肠营养管脱管的第一因素是患者自行拔管,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缺乏健康知识,对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当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时,要酌情采取约束措施,避免拔管行为。其次是管道固定不当,比如胶布的粘性不佳,或者没有及时更换胶布。此外,引流液太重、太多,没有及时倒掉,在重力的作用下,或者在患者翻身、咳嗽、排痰、活动时,也容易造成脱管。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术后给予胃食管癌患者空肠营养管防脱管护理,可有效降低脱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安娜,张志敏,王锦寅.空肠造瘘营养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2):206-209.

[2]赖银清.胃癌术后应用空肠造瘘营养管与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5):1959-1960.

[3]黄晓娟,阳君蓉.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77,79.

[4]杨丽萍.食管癌术后护理中应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1):1348-1349.

[5]王春瑞.食管癌患者微创术后空肠造瘘管营养的实施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