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价值

高红妃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人民医院 云南楚雄 675300

【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小器官疾病患者70例,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常规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检查效果,包括检出率及疾病种类。结果:研究组检出率98.57%,高于常规组的85.7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疾病种类包括甲状腺疾病(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男性生殖器疾病(睾丸扭转、结核、附睾炎、睾丸肿瘤)、腹股沟疝、脂肪瘤。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准确明确疾病类型,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器官疾病

小器官疾病在临床中是指发生在甲状腺、乳腺等小器官部位的疾病,临床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1]。对于小器官疾病患者而言,上述各器官患病后可直接对其内分泌及生活造成影响,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而在治疗中,由于小器官内部组织结构特殊,治疗工作需要有效诊断信息,明确病变位置及深度后拟定治疗措施,从而确保其健康[2]。本院围绕小器官疾病诊断工作开展研究,就70例小器官疾病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小器官疾病患者70例,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7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30例,年龄22-75岁,平均(48.6±2.4)岁;其中甲状腺疾病20例、乳腺疾病20例、男性生殖器疾病10例、腹股沟疝10例、脂肪瘤10例。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具体内容如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采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检查工作,探头频率为10MHz,检查时可采用机械环阵式探头,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确定,并充分利用超声技术明确疾病性质;部分因浅表囊肿的体积较小常规手段诊断无法确定病灶时,则可根据实际需求提高分辨率,以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和类型;对于不同病灶进行检查时受生理因素影响而出现一定差异,对于皮肤局限隆起表现为黑色素瘤,检查过程中存在边界不清晰,而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其深部呈现断线血流状;最后对病灶边界、性质等进行确定,并观察有无存在肿块边界及包膜。

常规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

1.3 研究指标

观察检查效果,包括检出率及疾病种类。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疾病种类包括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男性生殖器、脂肪及腹股沟包块。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5e91116f0fb70_html_c7283ae5d2932905.gif ±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独立配对t值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对比

研究组检出率98.57%(69/70),高于常规组的85.71%(60/7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6.314,P=0.012)。

2.2 疾病种类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疾病种类包括甲状腺疾病20例,占(100.00%),其中甲亢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肿瘤7例;乳腺疾病20例,占(100.00%),其中乳腺增生12例、乳腺炎4例、乳腺纤维腺瘤2例、乳腺癌2例;男性生殖器疾病9例,占(90.00%),其中睾丸扭转4例、结核2例、附睾炎2例、睾丸肿瘤1例,男性生殖器疾病中有1例睾丸扭转未检出、腹股沟疝10例,占(100.00%)、脂肪瘤10例,占(100.00%)。

3 讨论

超声是目前临床针对各内外科疾病实施诊断的主要措施,通过将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作用于人体,根据对机体组织的反应情况明确疾病类型及特点[3]。近年来,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超声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以往临床针对小器官疾病实施诊断中多采用常规超声诊断,即单纯根据超声反馈信息对疾病进行确诊,虽然具有较好效果,但由于小器官内部组织紧密,超声诊断结果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4]

高频超声是常规超声诊断基础之上的提升,能够准确协助临床分析器官和相应阻滞是否存在增大或减少,判断是否为占位性病变、观察疾病特征及特点,具有分辨率高、误诊率低等优点,应用于甲状腺、乳腺及男性生殖器等小器官诊断中可取得显著效果[5]。本研究结果,研究组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临床检出率(98.57%),高于常规组的(85.71%),并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将高频超声应用于小器官疾病诊断中,能够充分考虑小细胞疾病特点,充分发挥高频超声诊断的优势;对甲状腺疾病诊断时,可根据回声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并观察病灶大小、形状等,以拟定有效治疗措施;在乳腺疾病及男性生殖器疾病诊断中,仅会对机体造成很小的伤害,明确定位并清晰显示相应软组织结构图,明确疾病特点。

综上所述,在小器官疾病诊断中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准确反映疾病特点及病灶位置,检出率极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伟. 研究高频超声在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31):124-124.

[2]张虹. 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检出率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9):52-53.

[3]万钢, 桑雁, 郝一炜, 等.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的医院绩效TOPSIS评价[J]. 中国病案, 2017, 18(2):45-48.

[4]刘金艳. 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器官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5):52-53.

[5]徐昭东. 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学, 2016, 2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