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进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8
/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进展分析

覃杏贤

平南县中医院 广西 贵港市 537300

摘要】在骨科疾病中,除了意外性创伤及骨折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此病是指髓核从纤维环中破裂突出后压迫脊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故临床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患者发病后的主要症状是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此病在中医学治疗中认为不通则痛,所以要想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首先要解除压迫,疏通血液循环,打通经脉等是关键。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详细对中医辩证施护进行综述分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发病位置在腰椎,发病后常常累及下肢,诱发此病产生的原因有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长期腰椎劳损、遗传等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内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及马尾神经。以往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该病逐渐趋现于年轻化发展,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高达15%,此变化趋势与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力和巨大的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主要以腰椎疼痛、神经痛、下肢麻木、腰椎侧凸等症状为主,对其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影响极大。关于此病的治疗,临床约有80%~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并治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1]。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中医护治的优势及作用,采用中医证型特点,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原则展开综述。

一、LDH的中医病因机制

LDH在中医学属于“腰痛”、“痹证”范畴,中医药的治疗和防范是其重中之重,而中医护理能突出中医治疗特点,提升治疗效果,采取中医辩证施护是中医精髓。腰椎间盘突出症早在古医学书中有记载,如《医学心悟》中“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书中的意思就是腰痛、痹症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肾气亏虚,受风寒侵蚀所致。

中医认为骨疾病产生的病因与肝肾、精血等相关,肝血虚会导致肾精损,一旦人体精血不足,就会产生骨病。在《外台秘要腰脚痛方》中“肾气不足,感受风、寒、湿之气,或久感外邪后不愈…导致此病发生。”《病源》中肾气不足,劳伤至肾虚,受风寒与争气相冲,产生腰脚痛。

二、LDH的中医证型症候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证型,分别是寒、湿、痹、瘀证,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有血瘀、湿热、痰浊、肾虚、湿邪、风寒等,风寒证者主要表现为腰腿冰凉、酸痛,主要因风寒、阴雨等导致肢体发凉,身体转动时受限,静卧休息时痛并未减轻[2]。中医检查时患者的舌苔苍白、舌质浅、脉沉紧。湿热证者下肢无力、松软,腰部酸痛,剧烈疼痛的位置明显发热,其疼痛程度随下雨天、酷暑天及活动时而加剧,中医检查小便量少,脉弦数、苔黄腻[3]。痹症肾虚者存在明显腰痛,腿关节、膝关节无力,身体困乏、劳累,静卧时疼痛减轻,阳虚者手足冰凉,面色苍白无力,语气低沉、寡言少语,男性存在阳痿、早泄症状,女性的白带清稀,舌质淡,阴虚者口干舌燥,面色发红、身体发热、心烦气躁、失眠、倦怠、多梦,男性有遗精,女性白带发黄、味臭,脉弦细数。血瘀证者腰腿疼痛感如针刺,昼轻夜重,腰椎、下肢僵硬,身体旋转受限,舌质暗黑,脉弦紧[4-5]

三、中医辩证施护的护理措施

(一)生活起居护理。保证居住环境有充足、敞亮的光线,流通的清新环境,治疗休养期间应提供安静、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叮嘱患者多休息,减少重体力活,调整适宜的温度,过高会产生血瘀,湿热证,导致患者烦躁,过低会增加血液凝滞现象。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结合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6]

(二)饮食调节。药食同补,既能够发挥食物的营养价值,又能突显药物功效,不同证候者选用不同的饮食治疗法,对于血淤症状的饮食,应该以活血化瘀食材为主,饮食类型要清淡、易消化,鼓励患者多吃金针菇、桃仁、木耳、鲜奶和芹菜、水果,坚决禁食油炸、辛辣刺激物,如辣椒、大蒜及烟酒[7]。风寒者应选择温经散寒的食物,如羊肉、黄鳝、猪肝、木瓜和蜜桃等,不可多吃鸭肉、河蟹及冰凉、生冷食物,中医药膳以红枣煲羊肉汤、肉桂瘦肉汤等[8-9]。痹症肾虚者的饮食搭配要多进食狗肉、猪肉和贝蟹类,药膳以海参鹿茸汤为主,对于偏阴者增加枸杞、黑芝麻来滋阴补肾,偏阳者核桃、杏仁、腰果来壮阳补精[10]。在蓝永清[11]的研究中指出,观察组行中医辩证施护,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82.26%),说明中医辩证施护不仅能改善病症,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湿热证者应以清热降火、利湿通络为饮食目标,多饮清凉爽口的饮料,进食冬瓜、绿豆小米粥,远离煎炸、生火食物。

(三)情志护理。LDH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情对病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特点及发病症状,采取正确的情绪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躁心理,对于心烦气躁者多给予沟通和安慰,叮嘱患者少动怒动气,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放松身体乐观面对生活,耐心观察照顾患者的情绪变化,保证拥有健康精神状态。在黄永莲

[12]的研究报道中,肝肾亏虚症者需保持舒畅的心情,配合推拿及中药贴敷,辩证施护后的生活质量评分(67.6±6.6)显著比常规护理患者的评分(60.8±6.4)高,说明辩证施护能加速患者康复,还能改善预后效果。

(四)中医用药护理。

中药外治的方法有中药热敷、熏蒸、中药离子导入及穴位贴敷等,中药热敷、熏蒸等方法治疗时的药方以红花、白芍、川芎、生地、艾叶、当归、桃仁及丹参等为主,用水煎煮两次,将药渣装进棉布袋使用微波炉加热,然后将药包放在穴位热敷,而药液加热后进行足浴来疏通全身脉络,缓解畏寒症状[13-14]

(五)中医外治技术

其一是艾灸疗法。艾灸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针刺和热疗,在临床中适用于风寒证者和血瘀证者,针刺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及对应所属经脉进行辨证施治,寻找对应的经脉腧穴,在叶云芳[15]的研究报道中,22例患者经辩证施护后的好转率为86.36%,而对照组的好转率为68.18%。对于血瘀证者给予穴位按摩,选取肾俞穴、命门穴,同时配合艾灸疗法来提阳温肾,针灸治疗法选择三阴交﹑委中、足三里、腰俞等穴,对于痹症肾虚偏阳者使用附子和艾叶能有效温经散寒、止痛化瘀。其二是拔罐治疗[16-17]。拔罐治疗是借助火罐利用热力原理将罐内的空气排干净,然后将其吸附在对应治疗的部位,待皮肤出现充血、清淤等达到治疗效果。拔罐治疗主要用于血瘀症、寒湿症者,拔罐的作用是活血散寒、调和气血,每次治疗10min,能通过热力将体内的寒湿气全部排出体外[18]。其三是耳穴贴压治疗在各大医院诊所较为常见,使用药物种子和小药丸治疗,将其贴在耳穴位置进行按、揉、压,待患者耳部出现轻微胀、痛、麻症状后,说明有治疗效果。不同症候者均可以使用此方法治疗,不过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对应穴位。在牛金艳[19]等人的研究中,针对不同症候选择不同穴位的耳穴贴压法以及饮食、生活、药物治疗等辩证施护法,95例患者总疗效率高达92%,说明根据不同身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四、健康教育

卧床休息时尽量选择硬板床,以免增加腰椎的承受力,日常生活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感冒引起咳嗽而加重腰椎疼痛,必要时可佩带腰围活动。告诫患者夏季不要贪凉,不可长期受凉、受湿,特别是寒湿证者,冬季注意保护膝盖,应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 环境下生活,鼓励患者多外出走动,不要长时间坐、蹲、卧床,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在腰椎恢复稳定后,加强腰部功能锻炼,采取五点支撑法、飞燕式训练、太极、五禽戏和八段锦等方法来提升腰椎功能[20]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中医辩证施护疗法的效果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治疗以外,还需要有效的中医整体护理来提高临床疗效,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腰椎病症,控制病情恶化,还能提高其身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媛儿,冯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5):604-607.

[2]毕文卿,何庭槐.中药熏蒸疗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8,40(7):33-35.

[3]徐晓燕,陈媛儿,冯莺.应用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方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4):478-480.

[4]王玉巧,王志权.中医药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11(3):50-53.

[5]孙亚慧,陶弘武.腰椎间盘突出症MRI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6):212-215.

[6]何西庭.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学.2017,27(9):433,共1页.

[7]田淑华.温针灸疗法和中医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776-779.

[8]陈弘林,夏波,赵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18,36(3):100-103.

[9]黄定权,李树标.辨证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1):3523-3525.

[10]徐小鸿,黄小艳.中医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402-2403.

[11]蓝永清.中医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2):63-65.

[12]黄永莲. 中医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8):1056-1057.

[13]黄国珠,潘汉升,高海滨,等.中医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疼痛症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9(23):16-20.

[14]李培真,杨得光,何光远.扳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4):114-117.

[15]叶云芳.中医辨证施护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18):220-222.

[16]郭光昕,朱清广,孙武权,等.推拿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7):3132-3135.

[17]叶丹,陈金淼,龙劲锋.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18, 40(6):54-56.

[18]孙燕,徐俐,王岩梅,等.中药热奄包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76-78.

[19]牛金艳, 舒朝霞, 薄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及辨证施护[J]. 光明中医, 2014(5):1072-1073.

[20]牛雪荣.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8,36(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