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2

优化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文丽英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新时代小学的劳动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和教学已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能力;方法

引言

教育要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精神内核。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提高学生劳动能力,优化劳动教育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一、突出德育目标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道德之源”,以劳动践行道德教育是时代之所需。首先,劳动可作为联系知识与实际的纽带。学生通过劳动实践,通过手和脑的协调配合,以及身和心的体验领悟,实现道德情感入脑、入心,真正形成道德认识内化。其次,劳动教育为道德情感的内化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获得体验,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然后,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接受磨炼和锻炼,不断培养自己坚定的道德意志。最后,也是通过在劳动实践中的反复体验和训练,学生的道德认识变成稳定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因而可以说,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切教育活动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德”乃树人之根本。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只有突出劳动德育目标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品格高尚、意志顽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开设有针对性的劳动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逐渐退出课程表,劳动教育课程被更具有价值包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代替,如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然而由于中考或高考的文化应试性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导致类似劳动课程的必修课成为了“豆芽课”。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要求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开设不同的劳动课程,制定不同的劳动目标与劳动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到实处。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可开设个人卫生整理、家务劳动等课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校可开设烹饪、手工、茶艺、园艺等课程,使学生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陶冶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为发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能力,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劳动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从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

三、以家庭为根基,丰富生活中的劳动

家庭生活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学校教师需要与家长统一目标、方法,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为其设置不同的劳动目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简单的捡垃圾、洗袜子到刷碗做饭等等,要在家庭中建立起孩子的共同责任感,让他知道每个人都需要为家庭出一份力。家长除了要多鼓励表扬孩子劳动之外,还可以用手机记录下孩子在家劳动的瞬间,并形成档案,发到班级的群里,学生们可以在网上互相评比鼓励,共同进步。当孩子把劳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说明孩子获得了成长。

四、以“劳动教育”为引领,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这一范式在小原国芳那里,已经有了初步探索。他选择的“五育融合”起点,也是他特别重视的劳动教育或“劳作教育”。在他眼里,“劳”是额头流汗,“作”是“创作”,而不是“作业”。他认为,真正的“智育”不可能由注入、死记和为考试而用功的方法获得,而是由苦学、动手制作、体验、试验、思考和力行而获得。真正的“德育”也同样在活动中产生,除了劳作的体验之外,别无成就之途。劳作可以锻炼坚强的意志,能够修炼和培养“正直、忍耐、克己、节制、协同、友情、忠实、勇敢、快活”,至于铁锤、养牛、挑土、砍柴、担肥,挥动锄头种出自己食用的新鲜蔬菜,就获得了强壮的健康身体。劳作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是“真正人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这一从“劳作教育”出发而来的“全人教育”的过程,就是“五育融合”的过程。

五、形成规范化的劳动评价制度

合理、规范的劳动评价制度是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有力保障。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综合发展的评价模式促进着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转变,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发展评价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劳动的内容均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劳动评价体系和规章制度,从参与劳动的次数、劳动的态度、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成果等多方面客观、综合地考虑学生的劳动情况,并将学生的劳动情况录入个人档案,纳入学生升学、评优、就业的重要参考。在评价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真正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大有裨益。当前,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着课程边缘化、教学形式化等问题,需要各小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意识,完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劳动教育将纳入大小学必修课[J].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01):5.

[2]傅毓宗.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J].四川教育,2020(01):40-41.

[3]史毅然.劳动教育的思想追溯与现实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10-12.

[4]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5]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