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测控技术及仪器人才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2

关于培养测控技术及仪器人才的探讨

陈尔东

辽宁省葫芦岛市 92515部队

摘要: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作为一个电类专业,一般附属机电工程学院,是一个集电类,光学,计算为一体的宽口径专业,本科要求较高,它体现在学习科目多,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掌握专业仪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于该专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人才具有知识广度够但深度不够,适应性强的特点。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要求,研究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何培养测控技术及仪器人才的方法。(小4)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本科教育

前言: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首次出现在1997年,教育部将原先多个专业整合为一个专业,他是教育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04,目前已经在全国300多所高等院校有开设。它整合了光、电、仪、计等多个学科的高新技术专业,它对于本科教学要求高,科目多,综合素质要求高。进入新时代,该专业有向虚拟化,技术化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多样化。所以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人才培养的探讨十分有必要。

1.我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人才培养现状

1.1测控技术及仪器人才培养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提出新的要求,专业逐渐向高精化,网络化,实践化的方向发展,人才也从专业要求强,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于该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还要求人才知识储备足且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高校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虽然对于学生课程培养方面符合国家要求,但是普遍要求不高,在本科知识体系下,知识覆盖广但是深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创新能力不足。

1.2对于问题的解决

高等院校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明确教学要求,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探讨发现,教学方面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满足市场不同阶段对于人才的要求,根据这些再调整教学目标。其二要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工业升级,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科的培养也要符合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其三要具有高校特色,不同层次高校教学质量不同,所以各个高校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层次具备自己的教学特色,以提高学校竞争力。

2.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2.1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科研对于本科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有帮助,将科研教育引入课堂对于学生教学很有帮助。高校可以培养一支创新教育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教学组长,教师骨干为团队,主要负责科研方面工作,可以是与测控技术方面有关的竞赛,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政策的鼓励支持,支持研究生与本科生合作展开科研,利用小组内老师资源,加强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的联系。

通过政策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将参加自主研学的成果作为毕业考核,也可以纳入必修学分中,鼓励学生通过资源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且将学生的成绩评定纳入到免试推荐研究生考核之中,形成学生的工程意识。

2.2增强课程建设

结合社会及专业方向要求,毕业生以及研究生反馈情况,修改教学大纲,使其与实际相结合,要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人才向复合型,高标准方向发展。具体操作如下,改革课程内容,借鉴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引进双语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课程教学优化,打造高校教学优品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进行课程整合,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符合本科教学要求,又不显得冗杂,增加选修课程灵活性,使学生按照兴趣方向选课,增加学术论坛,使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动向。

2.3增加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它具有零基础,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补充课堂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研究性教学强调对科学原理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机,这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作用殊途同归。因此,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多课程研究性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3.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专业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些教学环节对于本科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与学科交叉水乳交融,联系紧密,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3.1实验教学方面

课堂实验一般是根据课堂知识,对于课堂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一项教学活动,它是最基本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实验项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并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理论原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绘制实验图表的技能,锻炼学生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撰写实验报告,为以后的各项实践环节奠定基础。

3.2实习方面

实习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经,还可以使学生专业知识得到应用,是学生学校与工作联系的纽带,具有研究价值。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培养计划里,主要有两个实习环节: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两个实习环节的主要安排是:用一个实习环节(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较完整、综合的仪器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用另一个实习环节(毕业实习)把学生带出校园,走入各类型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通过亲眼所见去了解一般仪器的加工过程、工艺方法、加工手段,了解仪器的使用与检定方法,能够为学生走入社会工作打下认知基础。

3.3课程设计方面

课程设计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应用的一门课程,它灵活性较强,对于学生锻炼能力较强,一般是面向工程解决问题的课程,以本科必修课程测控电路为例。测控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实用电路设计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单元电路,围绕具体测控任务,设计实用、完整的电路。而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通过设计一台完整的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测量仪器的精度、总体设计、机械系统进行分析与论述,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精密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的能力。

结语:测控技术及仪器是对客观世界的衡量,评价,对于正常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尤其在农业,工业,制造业,可以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这门学科,随着国家产业整合升级,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985、211大学的教学交流,要继续加强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考核方面要符合社会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本科生竞赛方面辅导。加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平台锻炼学生,强化学校抗风险能力,就一定可以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强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爱国,吴涓,崔建伟.中国大学教育[M].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与创新教育的探索:2012.1:41-43

[2] 肖艳军,杨泽青,周围,张鹏.试验技术与管理[M]. 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2016.3(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