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3
/ 2

急诊护理干预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梁敏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镇静安眠类药中毒患者,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入院急诊,以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n=23,急诊护理干预)与对照组(n=23,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65.21%)(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应用效果

前言:

镇定安眠类药物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症,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及压力的增大,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自杀,故安眠药类药物服用远远大于常用量,镇定安眠类药物均具有安定、松弛横纹肌、抗惊厥等作用,大剂量的使用可使患者中枢神经与心血管系统受到抑制,进而造成肌肉松弛、心血管与呼吸抑制,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停顿、低血压,严重可致死,对患者的危害性极大[1]。故针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本为探讨46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入院急诊的镇静安眠类药中毒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急诊护理干预),每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62±5.23)岁;对照组男16例,女7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5.36±2.14)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以洗胃的方式排出患者体内药物,切底清洗胃后,若病情未好转,保留胃管,4-6h后进行2次洗胃,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静脉输液补充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组为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为:①洗胃护理:依据患者的中毒的药物种类进行选择1000ml(总使用量)最佳洗胃液进行洗胃,并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保持体内水分的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选择15ml 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0.5ml氟马西尼注射液,进行地西泮中毒患者治疗;注射盐酸洛贝林注射液进行呼吸衰竭患者治疗。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者中毒后的症状表现,每隔15min记录1次中毒症状表现;保持呼吸通畅,针对昏迷的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切开气管,防止患者呼吸衰竭;针对急性药物中毒者,该中毒患者易出现意识障碍,需护理人员对其定期翻身,避免出现压疮情况,同时多拍打患者背部,避免出现坠积性性肺炎;对于意识模糊或昏迷的患者,护理人员做好保护工作,必要时可采用束缚带固定,防止发生坠床,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加强保暖,防止并发呼吸道感染。③清洁护理:保持患者衣物干净整洁,护理人员及时脱掉患者被污染的衣服,一旦污染情况发生在皮肤上,对其进行进一步清理,并收集患者排泄物,及时送检验处,鉴定是否含有毒物,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④心理护理:临床镇定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有部分为投毒自杀,此类患者心理失去平衡,或因自身、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使其心理负面、消极情绪较重,护理人员及时采取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依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情绪疏导,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有效避免再次自杀的想法。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平均,由患者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满分100分,分为: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X100%=总满意度。

②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病症消退时间,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n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23

10

5

8

65.21

观察组

23

15

7

1

95.65

X2

4.972

P

0.025

2.2比较两组清醒时间、症状消退时间

观察组清醒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清醒时间、症状消退时间(5e86f92df21b2_html_b296d5e8b21d2479.gif±sh

组别

n

清醒时间

症状消退时间

对照组

23

26.59±3.21

61.34±5.33

观察组

23

24.34±2.13

43.95±3.64

t

2.801

13.189

P

0.004

0.000

3.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工作等压力的增大,临床镇定安眠类药物中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此类药物中毒者的治疗措施,最主要的是做好体内药物排泄,因口服大量镇定安眠了了类药物,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部吸收,故采用洗胃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而急诊护理干预,其中包含针对性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顺畅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有效防止患者呼吸衰竭,促进患者及早康复[3]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昏迷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症,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疏导患者心理情绪,避免患者再次中毒,显著改善其病情,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妍. 急诊护理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206-206.

[2]王英.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急诊救治的护理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3):248-249.

[3]李鑫然.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护理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76-4677.

作者简介:梁敏,出生日期1990022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职称护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工作,急诊科病区(科室),联系地址: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急诊科一病区,邮编:2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