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村 配网改造 中 施工安全管理 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2
/ 1

农 村 配网改造 中 施工安全管理 探讨

王桂英

福建省科丰电讯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用电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农村经济获得大幅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配套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却不能很好的满足相应要求,如广大农村地区电力设施不完善、电力结构老化陈旧、电路运转负荷的季节性过于明显等,为了完善农村整体电路的供应能力,提升农村电网的服务水平,必须不断对农村电网体系进行科学的工程管理

关键词:配网 施工 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种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关系到农村建设重点的电网工程建设则是新农村工作推进的重中之重。国家电网农电系统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电企业规范化管理工程和农电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累计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3075亿元,为134.1万户508.9万人解决了用电问题,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407个、电气化乡(镇)4991个、电气化村90053个,农电标准化建设水平和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很好地履行了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一是必须建立现场安全员责任制。要建立现场双负责人责任制,明确现场双负责人责任规范。在现场双负责人的选配上,要选拔那些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敢于负责任和敢说敢管且安全综合素质较高的人,现场双负责人在施工现场时,应穿红马夹,戴红色专用安全帽,这样可提醒各施工作业人员注意,安全监察人员就在你的身边,请你严格遵守网改施工的各项安全规定,不要出现违章现象。

二是安监员必须深入现场。各级安全监察人员必须深入各施工作业现场,对网改施工进行全过程安全监察,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三是建立网改施工安全考核办法。建立网改施工安全考核办法,既是网改施工的一种安全管理手段,也是敦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的有效措施。在发生事故时,可按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全面提高其安全综合素质,是确保网改施工安全的极其重要的保证。施工前,要结合施工的不同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培训由局里组织进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其他施工人员(临时工)由各施工队自己组织培训;对于安全基础较差的队伍,局里要派专人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培训,可使参加网改的各类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上、素质上有所提高,以适应网改施工的需要和确保施工安全。

三、执行安全合同制

施工开始前,建设单位必须与各施工队按批准的工号、工期、施工量等,相互协商达成安全共识,共同签定网改施工安全合同。施工中,双方要各自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互相监督施工安全和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这样,不但可保证双方在安全上的利益,也能保证施工的安全,避免互相扯皮。

四、严格两票制度和班前班后会制度

一是工作票制度。在网改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尤其是低压部分更为突出,因为低压施工非同高压,它分支线较多,难于管理。因此,在工作票的签发上,要充分考虑所使用工作票的实用性,绝不许出现无票工作现象。

二是班前班后会制度。每天施工前的班前会必须将当日(次)施工的停送电时间、线路名称及施工地点、具体工作任务、现场安全措施的布置、注意事项、危险点和工艺要求等,逐项向工作班成员进行交底,达到人人明白清楚;班后会要求将当天的整个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找出差距、不足和新的危险点,纠正违章现象和表扬好人好事等。通过班前班后会,可有效地防止网改施工中事故的发生,也能提高施工人员预防事故的能力。在网改施工的安全管理上,如能真正做好上述几方面工作,不管其工程量多大、工期多紧、人员素质多复杂,施工的安全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五、小结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用电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农村经济获得大幅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配套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却不能很好的满足相应要求,如广大农村地区电力设施不完善、电力结构老化陈旧、电路运转负荷的季节性过于明显等,为了完善农村整体电路的供应能力,提升农村电网的服务水平,必须不断对农村电网体系进行科学的工程管理,农配网改造是农电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是与农民的生活、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改造工程,也是造福广大百姓的惠民工程,发现并解决农电网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利于将来社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开辉.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优化探讨[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1

2.张帅,张同建.浅谈县城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 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3.梁荣波.浅析配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配网用电可靠性[J].中华民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