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分析

成晨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 2260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8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VAP发生情况,找出引发VAP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护理干预后评价其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收集的118例病人中,有23例发生了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昏迷、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基础病症影响等,且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病人采取护理干预,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大部分病人的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ICU中引发病人VAP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VAP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引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就是在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展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或者在人工气道拔管48h之内出现的一种肺部感染问题。另外也发生于原有肺部感染的基础上,于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48h以后形成新感染的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发生在外科重症监护室内,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难度,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所以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8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2例,女性56例;年龄46-69岁,平均(54.64±3.11)岁。诊断标准:①发热、体温>38℃或者比基础体温高1℃;②外周静脉白细胞<4.0×109/L或>10×109/L;③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或者明显增加;④气管引流物经实验室培养呈阳性。纳入标准:①符合VAP诊断标准;②呼吸机通气时间在3-15d内;③无心、肝、肾等严重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合并症;②中途退出或死亡者;③病人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组研究者。本组研究参与者均对本研究的目的、方法等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

1.2护理方法

1.2.1环境护理

严格执行灭菌消毒制度。ICU房间应有空气净化装置及通风设施,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房间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培养要求细菌总数在200CFU/m3以下。PICU可采用过滤除菌、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及喷雾,达到消毒目的;严格消毒呼吸机管路和相关器具;及时清理气囊周围的分泌物,防止误吸;严格掌握ICU患者的分房标准;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概率。

1.2.2人工气道护理

首先要确保人工气道湿化性处于最佳状态,即37℃和100%湿化,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准确把握病人的吸痰时机,进行密闭性吸痰,操作动作需轻柔,对试脱呼吸机病人可使用微量泵将湿化液泵入病人气道内,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泵入的量,并确保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左右。

1.2.3加强装备和机械的管理

机械通气过程中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24h更换通气机的细菌滤过器(包括吸入和呼出端)1次,呼吸机管道每3d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及时清除管道内的冷凝水。模肺和简易呼吸器均应清洁,环氧乙烷熏蒸后一次性包装,一人一用,用后消毒。保证模肺和简易呼吸器的数量充足,每台呼吸机至少配备1套。

1.2.4吸痰护理

在吸痰前对病人进行翻身和扣背,接着在气道处滴注3-5mL生理盐水,使痰液稀释,促进痰液的排出。在吸痰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气道阻力和SpO2等判断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时以密闭式吸痰为主。

1.2.5气管护理

对病人气道通畅性要密切关注,保证其气管插管位置没有偏移,轮班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落实好交接班制度,对病人切口纱布要做到及时更换,使切口处保持干燥和清洁。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x-±s)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t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使用自然数(n)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卡方进行组间对比。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ICU病人VAP危险因素分析

在本组研究收集的118例病人中,有23例发生了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昏迷、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基础病症影响等,且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ICU病人VAP危险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VAP例数

非VAP

年龄

≥60岁

17

31

<60对

6

64

昏迷

18

28

5

67

气管切开

14

35

9

60

机械通气时间

≥3d

16

23

<3d

7

72

抗生素使用

13

40

10

55

基础病症

15

32

8

63

2.2护理后VAP病人症状改善情况

对所有病人采取护理干预,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大部分病人的症状都得到改善,其中,完全改善12例,占52.17%,部分改善9例,占39.13%,未改善2例,占8.70%。

3讨论

影响VAP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1)年龄越大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受到病原菌入侵而致肺部感染;(2)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肺功能较弱,易发生肺部感染;(3)昏迷患者其身体机能较差,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误吸往往会增加患者口咽部黏膜损伤,导致其细菌繁殖增多,为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创造了条件;(5)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易导致患者上呼吸道对病原菌的防御屏障作用减弱,其气道湿化不足,纤毛清除能力减弱,导致其气道内分泌物较多,加上患者连接呼吸机的时间过长,病原菌容易经呼吸机冷凝水循环的方式进入患者呼吸道内,引起肺部感染。因此,为了更有效预防VAP发生,要求医护人员需做到:(1)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在病人进入到ICU前,需严格消毒室内环境和仪器设备,根据灭菌要求做好严格灭菌操作,给病人安装呼吸机前做好自身的严格消毒,防止细菌携带增加病人细菌感染的概率;(2)在接通呼吸机前,需处理好病人的管道,如在呼吸管的前端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起保护病人气道黏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新细菌的滋生。

综上所述,临床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VAP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郭中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4(72):14134.

[2] 刘娜娜.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9):120.

[3]何建玉;;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7

[4]李静静;;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

[5]叶燕萍;戴杨阳;;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