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0
/ 2

浅谈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屈梅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中心学校 53041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社会环境要求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数学学科由易入难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串联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和技巧点,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激活课堂

引言: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存在着过于依赖课本教学的现象,使得小学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率不高。激活小学课堂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授课环境能够使数学更加灵活多变,有效串联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水平,充盈知识体系,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激活数学教学课堂,找到高效教学的方案至关重要。

一、优化素材资源,寻找课堂导向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配备具有指导意义的素材资源,其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两大方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础,良好的问题与教材资源是小学现代化教学的前提,而完备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则是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前提,学校必须做好采购基于信息的现代教学设施的工作,以确保每个教室都可以使用基于信息的最新教学设施。例如:针对数学的相关问题案例教学,通过对教室配备可触摸教学板,能够方便教师进行事例的展示,尤其用于几何教学时,良好的硬件设备能够充分利用问题资源,节约课堂内的作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现阶段传统的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要依靠书本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然而随着教育的进步,教师不仅需要理论和专业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激活课堂体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个性化

培养良好的思维逻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限于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其具体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对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通过个性化的汇编与整合不断激发学生理解数学的认知思维的形成,并逐步为学习更多知识点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日常课堂上,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维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课堂切入点。教师需要转换视角,设计具有鲜明特点与实用性的个性化实例,并在讲课前优先将实例化的问题抛给学生,使其能够独立思考课程进度,教师进而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体系始终处于高效地运转。例如,在进行有关概率问题的讲解时,抽象的概率模型较难使学生融入到概率知识的学习中,而教师可以通过优先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概率现象与问题,进而展开针对性的知识点教学,最终结合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

三、课堂形式多角度设计

课堂设计主要涵盖问题核心考点设计和课堂效果设计两个方面。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利用现代互联网等优势教学方式将课堂推进方式与基础课本课程相结合,确保每个章节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提高资源共享和应用水平,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师需要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结合方式。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教师应当结合生活的实际问题,将考点渗透其中,寻找恰当语境,完成对题目的设置,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入相应的方程思维的数学家的相关背景和其相关的发展的阶段概述,学生的兴趣能够通过播放影片、图片等形式激发,进而从方程的角度求解动点问题。

四、加强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死板乏味的阶段。因此,将数学模型融入到生活中的对象中,进而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这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为以后学习数学的知识体系和数学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教学的实践时,教师自然地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模型整合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便学生能够将生活实际问题与数学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教育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的实际应用,并促进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发现能力。例如:在进行路程与时间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场景,如输水站,加油站等场所,通过演示将学生带入其中,切身体验问题的思考过程,在与学生进行生活化场景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体验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一个良好而广阔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小学日常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和对象,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五、优化提问机制,完善课堂体验

根据目前小学的实际数学教学水平,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旧思想和观念,课堂以教师单一讲解为主。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对中生自学能力已形成很大的阻力。因此,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灵活的问题设置方法,如小组教学,通过赋分制度,使小组形式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探索的积极性。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学习环境已经改变,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提问机制,有效地调整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的课堂体验。

六、多媒体联合教学

课本中的概念化知识有效地体现知识点的实用性与可拓展性,但往往对于小学生来讲较难形象的理解,因此,在进行问题提问时需要教师能够实现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将复杂的问题,如追击相遇问题、动点变换问题通过动画、课件演示等方式进行剖析,通过这种方式,其中的知识要点能够被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小学阶段学生对问题的捕捉和理解。

七、转换主体,翻转课堂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学生始终是教育和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实现对知识点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分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平均分组,学习程度高的同学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而促进自主的理解能力的增强,通过反转课堂的形式,学生在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可以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集中精力在课堂上吸收和扩展知识点,而高年级学生,教师需要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完善课堂激励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较容易接受激励与鼓励所带来的正向反馈,课堂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提问问题与激励策略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动力。例如小组问答教学能够结合激励政策进行开展,教师通过对小组的作业、上课表现等情况实行加分赋分模式,通过每周进行总结环节,对得分较高和垫底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与惩罚,通过稍具竞争性的激励策略,教师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对加分项的等级划分能够使组中优生带动差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得到更多的加分项,这对于班级整体的成绩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九、开展课外竞答活动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度不高,拥有较小的学习压力。因此,开展有趣的数学课外问答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大提高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间接激活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数学竞答大赛,通过大赛的丰富奖品吸引学生踊跃尝试参加,进而在比赛的准备与进行过程中,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和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保持自主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能够体现小学数学的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成长最为重要的阶段,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的,将提高课堂体验的技巧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去,通过优化素材资源,对教学内容的多角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多样性,建立与具体生活化情境的联系,使学生感悟数学特有的魅力,优化提问机制,利用激励教学与课外问答活动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能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开发自身发散式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晓静.如何巧妙运用创意学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OL].学周刊,2020(03):55[2019-12-27].

[2]张爱明.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35):108.

[3]张道霞,王俊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农家参谋,2019(22):263.

[4]刘芳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