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铺灸联合电针治疗盆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15
/ 2

腹部铺灸联合电针治疗盆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李春艳 杨渭米 周颖 覃周韦(通讯作者)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 要:目的:针对盆腔积液患者采取腹部铺灸联合电针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患有盆腔积液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应用腹部铺灸联合电针治疗方法,穴取两侧髂脊最高点内侧三横指部位的“盆腔点”、天枢、大巨、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采用断续波,持续半小时留针。每日进行一次治疗,一疗程治疗10次,每个疗程有2-3天间隔,治疗三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有7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显效,3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腹部铺灸联合电针治疗盆腔积液的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盆腔积液;电针治疗;腹部铺灸

1. 前言

盆腔积液是育龄妇女在生育期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是由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引发,同时伴随下腹胀痛、腰酸等症状表现,经前期病情容易加重,严重患者对工作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患有盆腔积液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应用腹部铺灸联合电针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明显,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患有盆腔积液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患者年龄在26-48岁之间,平均年龄(34.2±2.9)岁,患者由B超检查得到确诊,诊断按照以下标准:子宫旁或子宫直肠陷凹处在B超下能够探及无回声区。临床中有下腹部坠胀、腰酸等症状,阴道增多分泌物。宫体或两侧附件区存在压通,限制子宫活动,子宫可对囊性肿物触及等。

2.2 方法

对患者采取腹疚方法治疗前,要求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心情放松,将腹部露出,两层纱布垫在腹部上,纱布约1毫米厚,15厘米宽,生姜成泥状用纱布率成汁,将姜泥置于纱布上2厘米厚,艾绒置于姜泥上约2厘米厚,点燃顶端燃烧均匀,燃尽后换新艾绒,一次治疗需燃3次艾绒,全部燃尽后患者没有温热感时将铺灸材料去掉完成灸疗。每隔一天治疗一次,一周为一疗程。

穴取两侧髂脊最高点内侧三横指部位的“盆腔点”、天枢、大巨、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具体操作方法:患者采取仰卧姿势,消毒医生双手及针刺部位后采用0.3×40毫米的毫针,对穴位直刺约35毫米。采用平补平泻法刺天枢、足三里、血海、大巨等穴位,提插捻转相结合行补法刺三阴交、气海等穴位。“盆腔点”加电针,采用断续波,持续半小时留针。每日进行一次治疗,一疗程治疗10次,每个疗程有2-3天间隔。

以上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三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

3.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消退临床症状,B超结果显示消失盆腔积液的患者为痊愈,有7例患者,占35%。明显好转临床症状,B超结果显示不足1厘米的液性暗区在子宫直肠陷窝部位的患者为显效,有8例,占40%。与以前症状相比较产生一定程度的缓解,B超结果液性暗区处于子宫直肠陷窝部位的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为有效,有3例,占15%。临床症状没有改善,B超结果也基本无变化的患者为无效,有2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对患者进行一年时间的随访,病情没有复发,疗效比较巩固。

4. 讨论

该疾病在临床中具有比较复杂的病因,由于经期、产后空虚的胞腔,达不到充足的正气,内侵患者体内的外邪湿热,导致患者下焦受累,瘀滞气血,进而造成腹痛。或由于疾病在急性期未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或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存在胞中瘀积,不利于气机,阻碍患者脉络。或因客于胞宫的寒邪,血瘀寒凝,影响经脉畅通,成块瘀积不能畅通而导致病痛。有观点认为,迁延时间较长的盆腔积液患者一直将病情不能治愈,而且病情容易多次复发,通常发生程度不同的亏损正气的表现,其病变机制主要是邪实正虚、夹杂虚实,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采取扶正祛邪的方法,并采取攻补方式。主要是多气多血经络的足阳明胃经,天枢、足三里、大巨等穴位的治疗能够对脏腑进行疏理、中气补益、行滞理气、实现活络通经的效果。

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针对水肿、腹水、子宫内膜炎等疾病患者取天枢穴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足太阴脾经穴为血海,具有归经引血、对血分中的很多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与本病因血瘀气滞、不能通畅的经脉而引发的病症相类似,治疗效果较好。在任脉中气海是一个主要穴位,属于肓之原穴,可配合足三里、天枢穴位,实现对元气的培补、益气健脾的功效,可达到祛邪扶正的效果。在足太阴脾经中三阴交为一个重要穴位,具有气血调和、止痛调经、活络通经的效果,位于腹部的“盆腔点”,内应输卵管、子宫、卵巢等女性内生殖器,对该部位进行针刺能够使针达到疾病部位,引气到患者的准确患处,因此,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脾经循行线上的“盆腔点”针刺具有“所过经脉,所及主治”的功效,因此能够对盆腔积液患者的水饮停滞症状进行治疗。应特别关注在对患者该穴进行针刺时,可在其周围对患者压痛点进行寻找,不能直接受定位所限。在使用时“盆腔点”加电针,采用断续波方法,结合针电实现对患者功能的调整,实现镇痛、止痛效果,对气血循环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对肌张力调整,使组织营养得到改善,炎性水肿得到消除等作用。同时治疗多个穴位,实现相辅相成的功效,针对治疗该病及其预后的效果比较明显。

5. 结语

综上所述,腹部铺灸联合电针治疗盆腔积液的方法可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纵艳艳,陈衍秋,胡赛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封艳梅.探究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 2017.15

[4] 张薇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4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8.7

[5] 陈以国,成泽东.气机升降话“天枢”[J],辽宁中医杂志,2017.6

[6] 肖婷婷,付寒蕾,赵丽娜.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积液13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7.12

作者简介:

李春艳,女,汉族,籍贯:安徽,学历:本科,现科室:中医科,现职称:护师。

课题名称:腹部铺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合同号:GZZC20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