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应用 前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0
/ 2

政府绩效管理应用 前景分析

冯先灵

开封市委党校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改革的特殊性在逐步减弱,而普遍性却在日趋增强,西方国家一些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正逐步为我们所接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几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内容也开始逐步深入和细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客观上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并尽快提升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因此通过历次机构改革,在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吸收、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将成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状况

主要应用类型和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其特征是,绩效评估作特

定管理机构中的一个环节,随着这种管理机制的普及而,普遍应用于多种公共组织。例如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行风评议等等。

第二种是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主要将绩效管理和评估应用于某个行业,一般具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即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组织绩效的定期评估。例如卫生部门为医院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教育部门为各级各类学校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等等。

第三种是专项绩效评估。针对某一专项活动或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开展绩效评估。例如北京市的国家机关网站政务公开检查评议,南京珠海等市开展的“万人评政府”活动,深圳市的“企业评政府”,山西省运城市的“办公室机关工作效率标准”等。

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绩效管理制度基础方面,在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

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于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应用,普遍建立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再造实践的基础之上。

其次,在绩效管理的制度保障方面,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

相关政策作为应用的法定依据。

再次,在绩效管理的技术方法上,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行政效

率测量和干部绩效考核的思路。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条件与策略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行政管理模式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几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为实施

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初步的制度基础。以往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我们

主要采取了“渐进式”、“过渡式”的改革策略,行政体制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调整和改变。其主要特点是,较为注重宏

观层面、体制层面、功能结构方面的变化,凸显出转轨时期所特有的

“粗放型”改革特征,但对管理运行机制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改善却

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

善,政府体制的改革与调整无疑还会进一步加大,但同时,改善政府

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亦成为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的当务之

急。应该说,历经几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初步确

立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为政府行政改革注入新的因素。

其次,社会民主化进程的进步为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活动营造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的民主

意识也将不断增强。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提高,要求政府必须能够建立

有效的责任机制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运作模式。在民主化社会中,政

府有义务向公众公开政府工作的成果和效益,把公众视为自己服务的

“顾客对象”并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同时,公众也为保障自身的权

益而积极参与到对政府工作的评价活动中。通过这种政府与公众之间

的互动式参与,从而为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

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有

力的工具支持。新公共管理为理论指导的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某种角度讲,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一样,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共享。因此,我国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各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我国行政改革更加走向深入。

与此同时,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和行政透明度,而且也为政府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平台。如各国普遍关注的电子政府建设,就为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来源和各种评价指标数据。

政府法制不断完善,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实

施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从深层角度上来讲,科学行政与依法行政必须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础,而依法行政为科学行政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嗯,从西方各国的经验看,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实施,一般都通过发布法律法规的渠道予以保障。将绩效管理的原则、秩序和方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仅有利于推进绩效管理的广泛应用,而且能够保障绩效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我国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一,局部行业系统的试点策略。主要挑选直接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部门,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工商、税务,检察院等执法部门。

人是考核的策略。主要将绩效管理用于干部考核领域。

严格来讲,这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个人而不是组织,应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但由于领导干部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或法人代表,其绩效往往可以通过组织绩效来体现。因而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也可以视为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主要内容。例如,河北省干部实绩考核制度就属于此类绩效评估活动。这种做法对于消除传统干部考核标准过于抽象、笼统、模糊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干部考核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满意度评价策略。主要通过运用社会调查、民意测验

等方法,定期征求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最终以此作为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依据。这可以使政府机关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形成人民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从而建立让老百姓高兴和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改善政府管理机制,能效率,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因此,政府绩效管理需要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积极引进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并通过法律、政策等途径将政府绩效管理纳入到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之中,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