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能电网建设的电力物联网架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8
/ 2

向智能电网建设的电力物联网架构研究

接晓霞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 浙江省舟山市 316000

摘要:泛在电力物联网为了满足其能源革命、数字革命的发展趋势,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提出并辅以强大的智能网络,泛在电力物联网成为一个国家电网电源所组成的全面感知、全程在线、全要素互联的能源电力新形态。泛在电力物联网新形式的能源和电力相互连接。本文就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相关的学术讨论,根据我国现代物联网以及电力技术的发展,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在使用时,两者对彼此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架构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交直流输电规模的迅速扩大,分布式发电设备接入类型与数量快速增加,导致电网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对传统电网形态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对电网的功能以及运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结合泛在物联技术将现有电力系统建设成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未来电力能源体系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阶段国家电网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实施策略的研究,能够提升其安全防护技术,能够促使其发展朝着繁盛的方向前进。

2 物联网以及智能电网特征分析

智能电网是通过对智能化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再结合多层次的电网技术性能,实现对发电、输送电及用户用电等多个环节的全面控制与管理。与传统的电网技术相比,智能电网能够更好地抵御来自外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并且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实现自我修复的功能。此外,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应用,还能对现有的电力资源进行合理地调配与使用,从而尽可能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现如今,通过对智能电网技术的运用,已经极大丰富了我国现今的蓄电及发电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我国整体的发电及用电水平。而对于物联网技术的提出和使用,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美国就已经开始了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到目前为止,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阔,并且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充分展现出了该技术的优越性与先进性。自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加的成熟与完善,其实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进而很好地实现操作和管理。而物与物之间要建立起相应的连接,需要为各物体配备有发射源、感知元件及相应的识别器件等装置,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能够紧密连接各物体。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网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将智能电网的优势更好地体现出来。

3 电力物联网构架

3.1 拥有智能芯片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日常技术应用过程中包括一些三个重要因素,即对电力数据进行采集、传递,电力数据分析和管理以及拥有完整的电力信息的三大作用。其核心技术就是就是智能芯片的投入和使用,目前为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电力系统中作为技术支持和保障,且电力设备的运行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目前大多数的电力数据采集设备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工业采集设备,数据的精准率较低,不够具体不够明确,导致终端设备运转时堆积了大量的数据,且不能进行分类无法实现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统一,进而影响入网和分散式管理智能化网络系统。而自从有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是基于电力信息的有效整合,通过对电力资源利用、电力数据的传递以及数据分析,促进终端设备发展,同时能将智能化数据归纳的更加规范。

3.2 关于应急通信

发生应急通信的地点与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就不能在这一情况下明确事故具体发生时间,这样也就使指挥中心和事故发生地之间的联系难度加大。一般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到达事故出现地点需要详细检查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视频或者电话等形式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传达给指挥中心,这类沟通方式在事故发生现场只会使事故处理时间增多。但是物联网技术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降低了指挥中心工作调配的难度,物联网技术在指挥中心的有效运用可以监测设备与电网的运行情况,一旦存在各类问题和隐患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明确事故发生位置,并有效明确现场配件和设备的损坏情况。

3.3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兴的输电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将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并且进一步输入电网以供使用。随着社会各界对于电力需求的越来越大,我国的高压输电变得越来越多,在高压输电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电能损耗。对于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且通过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对于电能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将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之中,需要事先对智能电网的系统和网格进行详细的检查,便于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网电能的隔离效果,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电能的输出效果。此外,在运用这一输电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对电网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提高智能电网的敏捷性,及时解决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4 关于平台化设备管理

首先需要具备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主要涵盖了整体系统评价、实时分析指标以及准确评估健康情况等,在改造数字化和装备信息化生产环节不断加快生产力度,从而营造智能化、高效化以及两化有效融合的发展趋势;其次是智能点巡检,点检人员的任务是从特有设备中登录巡检系统后完成任务的,该工作也是在这一设备中的管理后台上传相应数据,实现全面后台管理;在预测性检修过程中需要对运行设备主要部位的状态和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监测和诊断,在设备状态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根据预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计划和部署实施。预测性检修计划与点巡检、设备运行情况和维修记录、成本控制、人员培训、应急抢修等环节密切相关。

3.5 移动端与射频识别管理

对于射频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对资产进行更好地监督与管理。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射频技术,能够将于资产信息相关的电子标签引入进来,这样能够使得电子标签能够形成射频信息,对于所发射出来的信息能够进行收集和保存,从而能够对电子资产进行很好监督和管理。总的来说,对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信息的传送效率,并且通过其自身的监测和追踪,能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以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更好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社会对于科技方面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在日新月异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尤其能源方面和工业方面,有了科技的支持相结合,对于我国日后的发展前景是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的,同时,通过对电力物联网的解说,我们知道了电力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这对于电力行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在运用时,我们要结合电力系统规律进行同时操作,这样才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汪兴.面向智能电网建设的电力物联网架构研究[J].电力大数据,2018,21(10):28-31.

[2] 刘军,陈实.面向电网智能管控的电力信息系统研究[J].电力大数据,2018,21(09):67-70.

[3] 刘建明,赵子岩,季翔.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物联网学报,2018,2(01):88-102.

[4] 徐一鸣. 面向电力物联网的通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5] 罗巧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究[J].电子制作,2015(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