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1

中职电工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曹帅

洋浦经济开发区技工学校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 578101

摘要:电工基础课程是我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既要求学生理解复杂的工作原理,又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在教学方式上大胆探索,在重视基础电路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对电工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微课的应用推动了教学现代化,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微课模式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悄然而至。而在微时代特色的引领下,信息资源形态的开放化、主体化、碎片化等发展趋势在教育领域不断凸显,以教育资源移动化、教学设计微型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为特征的微课模式应运而生。微课模式的兴起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结构进行了优化与重构,从而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

一、电工基础课程引入微课教学的背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悄然发生变化,也引起了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变革。鉴于电工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使学生将智能化、数字化的移动数码产品应用到专业学习课堂上,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引入微课教学是尝试教学改革新的途径和手段,满足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的新要求。

二、微课的含义和特点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讲授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短片。它的主要特点即短小精悍,往往只用几分钟时间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和阐释,所有相关信息和材料的展示都围绕这个知识点来进行。微课一般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

三、微课教学在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中的有效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涉及大量的概念,学生常感到枯燥乏味。引入微课教学,可以将部分难以理解的概念分解成多个知识点,然后利用动画影音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形象生动、直观易于理解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存在,有着信息量小、容量小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整透彻阐述知识点,支持在多个终端设备上流畅观看。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利用课前课后碎片化时间,借助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都可对原本课堂上大容量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可利用微信、QQ群等多种平台与老师同学们及时互动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电工基础课程微课的章节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学,巩固旧识,明确自身在新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督促自己在课堂上或实操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4.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特色

以我校机电专业为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全方位发展。其中电工基础课程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点和实操技能要点制作成微课,既可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也可在课中、课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操和复习,淡化了传统课堂上老师教学生才学习的填鸭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听课评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课教学模式下,听课教师可以将已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作为评价对象,于授课教师的任一时段、任一画面进行暂停,予以同步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客观性。

四、结束语

微课是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这也要求教师应不断加强微课程资源制作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更好的把握微课教学理念和资源建设思路,优化微课教学体系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微课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引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突破,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时代下微课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讨[J]. 林斌. 通讯世界. 2015(10)

[2]微课教学设计 [J]. 刘万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09)

[3] 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J].张一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