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路工程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浅析我国公路工程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王海波

32062319891228****

  摘要:公路主体工程的路基,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路面传来的荷载,所以它即是线路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品质。本文作者对路基填筑、填土压实、排水、防护和特殊地段的处理等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施工处理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道路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路基工程建设作为公路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整体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势必将会干扰了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人们道路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质量性。因此,对于道路路面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对此加大重视力度,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支撑,更需要有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技术的指导,以保证道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一、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要重视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1.1 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

   当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 1.0m 时, 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则须用挖掘机或人工将基表层土清除换填, 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以不小于30cm 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如发现草炭层、鼠洞、裂缝,应更换符合条件土的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路堤通过耕地时,路堤填筑施工前必须预先填平压实。如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质较多时,碾压时因弹性过大,不易压实,应换填土。

   1.2 坡面基底处理

   当坡面较小(横坡小于1:5)时,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层,其处理方法同上。但坡度较大(横坡大于 1:5)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让填料充分嵌在地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滑移。台阶的尺寸,依土质、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台阶顶面应做成向堤内倾斜 3%~5%的坡度,并分层夯实。当所有台阶完成之后,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二、路堤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禁止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2.1 控制最佳含水量

   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最佳压实度。由于当地土质含水量特别大,通过翻晒来实现,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

   2.2 掺外加剂改良

   对含水量大、塑性高的土或强度不足的其他材料如含有大量细粒砂的砂质土掺入石灰、水泥工业废料或其它材料的稳定剂,对土的性质进行改良,达到填土要求。

   2.3 采用不同土质填筑路堤时,采取以下措施

   ①层次应尽量减少,每一结构层总厚度不小于 0.5m,不得混杂乱填,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

   ②透水性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 其表面做成一定的横坡,以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时排出;

   ③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采用不因潮湿及冰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填上层,强度较小的应填在下层;

  三、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重视。

  四、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虽然在对其认定上尚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处理的方法为:

   (1)对于路基高度不高,软土层或淤泥层比较薄的地段,采用砂垫层、置换填土、反压护道、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以增强路基。

  (2)对于排水地基,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砂垫层法、袋装沙井法、砂桩、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换填土来处理。

  (3)对于软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比较复杂的地基情况,采用垫隔土工布、碎石桩、加固土桩及强夯的办法处理。

  五、排水设施与路基的稳定性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对于黄土地区的排水设施应注意防冲、防渗以及水土保持问题。

   (1)在一般路段,路基排水沟渠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要注意防渗、防冲,采取加固及防止渗漏措施。黄土地区公路边沟以采用砂浆砌片加固效果较好,截水沟应设在离堑顶边缘以外不少于10m的地方,断面不宜过大,沟底纵坡宜在 0.5%-2.0%之间,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时,注意出水口的加固。

   (2)在垭口、深路堑、高路堤、滑坡、陷穴等地段,可用挖鱼鳞坑、水平沟、种草、植树等方法对坡面径流进行调治与防护;在冲沟头植树,防止冲沟溯源侵蚀,危害路基;布设在沟谷的路线,在沟谷中筑坝淤地,并保护路基坡脚不受水的冲刷破坏;还可做护坡埂、涝池、水窑等。

  六、桥头、涵洞两端的路基处理方法

   桥头、涵洞两端引起的跳车现象,成为各个公路路线上一个主要克服和攻关项目,如处理不当,会影响整条线路的美观与使用。

   (1) 地基加固处理, 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路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河流相冲击洪积物地基等需进行特殊处理: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采用插塑料板、袋装沙井的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加固,其次根据填方路堤的压力计算,采用喷粉桩、挤密庄等进行加固处理;河流冲积物,使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沉积物种类多,要充分分析其成份,做好设计,进行地基渐变加固湿陷性黄土要做好防排水设计,采用强夯等办法进行加固。

   (2)桥头设计过渡段,即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或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车辆行驶就不至于产生跳车。

   (3)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因场地特别窄小,可选用当地的石渣、 砂砾等优质填料;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 尽量选用内摩擦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时应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发生偏移,以免造成工程事故。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即将拉开帷幕,公路的建设必将突飞猛进。所以,在路基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要求进行,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始终坚持技术标准,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才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培华,郑南翔,徐玮.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11.

  [2]于景臣,郭毅先,付慧,梁世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与案例分析[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