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风险控制

吴镇煌

国家电投集团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18

摘要:近年,随着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日益关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的到迅猛发展,在世界环保共识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下,风电、光伏电源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了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总装容量持续增长,技术革新不断推进,在生产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的同时,也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控制;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光伏电源项目中的一类,由于其项目规模较小、建设条件复杂、电源点分散等特点,使项目开发和建设具有特殊性。存在的投资、经营和生产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控制方法和措施。

一、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特点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一般采用支付租金或电费折扣方式,租用企业厂房、办公楼等建筑屋顶为载体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如下明显特点:一个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往往涉及数家至数十家载体企业。光伏发电所有设备都布置在载体企业厂区内,项目建设无需征地和拆迁。每家载体企业建设一套完整的发电系统或子发电系统,具有独立的发电、并网、控制和计量系统。各载体企业内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模受企业变压器容量限制。集电系统和接入系统型式根据安装规模确定,一般有380 伏接入和10 千伏及以上接入两种型式。项目开发建设采用备案制,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部分电费需向载体企业直接收取。

二、项目开发建设风险

由于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以社会企业建筑屋顶为载体,与载体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使项目开发建设、运营中面对的风险具有特殊性:载体企业主的态度和意愿对光伏系统设计、总平布置、施工组织配合以及工程造价、运行维护等产生重要影响。载体企业用电性质和用电量水平与项目经营收益有直接关系。载体屋顶材质、承载能力、设计寿命和已使用时间影响项目工程造价和生产运维成本。屋顶可利用面积、企业用电量水平之间的比例制约光伏系统安装规模和项目盈利能力。地方性补贴政策影响项目投资收益水平。

三、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风险控制方法

1.科学论证,优选屋顶资源。1) 以具有地方性光伏补贴政策的市县、开发区为主要对象,对区域太阳能资源、经济发展,以及电力消纳、送出条件等进行初步研究,确定项目规划区域范围。2) 对规划区域范围内建筑物产权、可利用建筑屋顶面积、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初步选定目标建筑。3) 通过技术手段校核建筑屋顶承载力,剔除不满足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要求的建筑,从源头上降低建设风险。4) 调研拟合作企业变压器容量、配电装置、厂区建筑物布置和企业远期规划等情况,估算光伏发电系统可安装容量、年发电量和工程造价,结合项目施工难度、光伏发电消纳比例、扶持政策等信息,综合分析项目开发建设风险和预计收益情况,优选合作企业。

2.创新合作,巩固远期保障。在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过程中,与各载体企业所签合作协议的可执行性和持续有效性对项目单位权益保障至关重要。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可邀请当地政府作为项目合作见证方会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落实、企企关系、配套建设中的领导和协调职能,使项目建设效率和运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加强工程管理,控制施工风险。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具有建设工期短、作业点分散、专业相对单一、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变化可能性大等明显特征,可通过加强业主主导、设计分离、合理选择工程发包方式等措施,控制项目建设施工中的造价风险和工期风险。1) 工程设计单位宜单独招标,保证工程总体设计、主要方案、工艺和质量要求具有独立性。工程建设期间,按照“确保安全、提高质量、运维便利、控制造价、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则,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水平。2) 在对监理授权管理的基础上,组建专门工程管理机构,对工程进度、设计优化、安全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等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施工中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 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建立包含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和承包单位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在内的项目管理微信群,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提高管理效率。4) 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具体要求和考核规定,严格检查制度执行和目标落实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纠正偏差。5) 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除开展日常质量检查和在典型监检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检测单位,分阶段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设备质量、系统性能、安装工艺和安全性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建设质量。

4.应急联动,防范安全风险。建立具有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特色的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突出和强化应对大风、雨雪霜冻、高空坠落等应急处置措施。为确保应急反应快速、有效,在建立内部应急处置机构的基础上,发展横向联系,开展联防联动。华能浙江某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与载体企业、当地国有大型企业和当地政府应急反应机构建立了联动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反应处置能力。联动机制在防范安全风险、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成效上得到了充分检验。问题出现的纠纷,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度,维护了企业形象安全。

5.全局性规划,控制运营风险。基建与生产两个阶段衔接的平滑程度,对保障项目投产后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避免基建向生产移交阶段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隐藏的安全生产风险,某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在谋划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在谋划生产运维,所有工程管理人员在项目建成后直接转为生产运维人员,实现了基建与生产运维一体化,完全消除了基建向生产交接所产生的不利因素。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遇到极端天气和突发情况,都会给运维工作带来很大的危险,一方面使施工质量的良莠不齐的电站面临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考验着运维团队在灾前的防控能力和灾后的处理能力。充分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发电系统生产运行可靠性。在设计上,突破光伏电站简单运行控制思维,引入大型火电生产运行控制理念,以千兆级数据通信结构为支撑,建立集数据监视、异常报警、数据分析、远方操作、紧急解列、电子抄表、视频监控为一体的生产运行监控系统,有效降低了生产运维劳动强度和运行操作风险。

6.多元营销,防控经营风险。电费回收是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华能浙江某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展了多元营销措施,电费回收工作成效显著。协同载体企业和电网供电部门联络人,建立专项的营销和电费回收网络,制定电费回收流程和工作规范,定期开展见证抄表和电费结算,确保电费结算顺利开展,电费回收及时到位。发挥发电企业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做好载体企业技术服务工作,在电气设备技术改造、运行安全、节能降耗和异常处理等方面提供免费咨询和技术指导,与载体企业建立相依相存、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电费结算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规模小、建设运营条件复杂、合作方多等特殊性,项目开发建设的安全风险和收益风险大于地面电站,为同类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

参考文献:

[1]高谷超. 浅谈光伏电站运维管理[J]. 科技展望,2019,25(28):89.

[2]沈磊. 基于全寿命期的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浅析[J]. 太阳能,2017(3):66-71.

[3]黄霖. 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J]. 能源与节能,2018(1):58-5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