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陆平 刘景波 刘言 刘彦 任丹 赵文杰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3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3月,对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18),对照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对预后情况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55.56%(p<0.05),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56%,研究证明,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放化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于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具有相对明显的效果,能够找到更加准确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子宫癌肉瘤;临床病理;治疗效果

子宫疾病目前是发生在女性身上最常见的一种内生殖器疾病,多发生在30~50岁的中年妇女身上,且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1]。但是对于子宫癌肿瘤来说却较不常见,其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通常使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预后效果普遍都不好,本次研究通过手术与放化疗结合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的方式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下为具体内容。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病例时间为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为(50.23±4.28)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9例,高中以上6例;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50.14±4.12)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0例,高中以上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的临床数据经过比对之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首先要掌握观察组的所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以便提出针对性治疗计划。其次,对分析子宫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其手术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出现转移、肿瘤TNM分期及术后有病灶残留。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和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两种护理方式的疗效和满意程度,将两组子宫癌肿瘤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用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来表达患者满意程度,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来表达临床疗效。显效情况:患者病情恢复正常;有效情况: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无效情况:患者病情没有好转,不良反应依旧存在。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或是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本次涉及数据,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x±s),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预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88.89%)高于对照组(55.56%),可以进行对比。详情见表1。

1 两组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n=18)

12(66.67%)

4(22.22%)

2(11.11%)

16(88.89%)

对照组(n=18)

4(22.22%)

6(33.33%)

8(44.44%)

10(55.56%)

X2

4.9846

P

0.0255

2.2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56%,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18)

10(55.56%)

7(38.8%)

1(5.56%)

17(94.44%)

对照组(n=18)

4(22.22%)

6(33.33%)

8(44.44%)

10(55.56%)

X2

7.2593

P

0.0070

讨论

子宫癌肿瘤的发病群体为中老年妇女,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属于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异常流血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子宫癌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2],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该种疾病,我国医疗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但是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诊断仍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对影响子宫癌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88.89%)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55.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相比之下也高于对照组(55.56%)患者的总有效率为,由此可以说明,在子宫癌肿瘤的病理研究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的作用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胡萍萍,许跃,陈淼等.子宫内膜癌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4):279-282.

[2]杨艳.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0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