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护理研究

唐颜辉 , 何安娜

平度市田庄镇卫生院 266721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临床医疗的安全。使用的方法是对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医院本身、护理人员以及患者自身。最终的结论就是医院应当提供配套的医疗设备,对医院内部管理加强重视,护理人员强化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不安全因素;研究;对策

本文就按照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研究,找出常见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

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治疗的1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3岁。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9例。其中心肌梗死患者72例、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56例。

2 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对1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问卷调查和回访,并召集护理人员开展座谈。通过分析总结,认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

2.1 医院方面

(1)医院硬件设施不配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需要借助一系列配套的诊断治疗设备,检验后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医院缺少配套的医疗硬件设施,诊断治疗的技术手段不够,无法准确快速地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2)医院管理工作不到位。设备管理不规范。心血管内科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用到监护仪、除颤仪等多种医疗设备。而抢救过程都是非常紧急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到位。还要制定处理突发情况的预案,当仪器出现突发性故障时,一定要有措施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2.2 护理人员

(1)工作责任心不强。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很大,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法律意识,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开展护理工作,有时存在敷衍现象,容易引发医疗事故。

(2)联合用药不当。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多样,治疗时用药涉及面广,种类复杂,极易混淆。而不同药物的使用剂量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药物厂家与批号不同,其使用剂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若护理人员在联合用药前不进行认真核对,给药时误用剂量或未遵照药物处方剂量给药,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将产生安全隐患。

(3)护理记录不规范。因护理监管力度不够,部分患者擅自离开病房或医院,护理工作无法实时开展,造成护理记录不完整,部分护理人员为了检查的需要便编造了部分数据,导致护理记录丧失了真实性。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间隔时间短、频率高。

2.3 患者自身

(1)患者就诊不及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个别患者对自己病情估计不足。发病初期症状不严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病情加重后再到医院就诊,极易出现因病情过重而抢救困难,甚至诱发生命危险。

(2)患者期望过高。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治疗过程中期望值过高,治疗过程中稍有反复或病情有所加重就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还有些患者不能适应医院环境,治疗过程中存在焦虑和急躁情绪,情绪起伏较大,配合治疗不积极。

(3)患者遵医性较差。心血管内科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出现变化可能性大。而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症状表现不明显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不遵守医护人员的嘱咐擅自离开医院,未遵医嘱按时服药或对医嘱执行不到位,治疗配合性较差,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造成病情恶化,后果将极其严重。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内部管理

医院在硬件设施投入上要加大力度,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要及时购置,要安排专人负责仪器的维护,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将责任明确到科室和医护人员,确保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尽可能消除病房环境方面存在的隐患,在醒目位置设置提示牌。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护理队伍业务水平。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1)强化护理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要经常开展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教育,使护理人员知法守法,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性。制定护理工作操作规范,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要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让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技能技巧,提升队伍整体素质。(2)增强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风险大,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照处方用药,药物种类、剂量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同时要做好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管理,保障治疗活动的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出现的各种症状,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晕厥的症状,对患者有无呼吸困难、饮食情况、脉率、心率等也要予以重视,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3)加强对急救知识的培训。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的时候,往往都是护理人员第一个到达现场,所以一定要加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

3.3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沟通时要保持态度亲切,语气平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积极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活动。对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事项,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饮食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建立相互之间信任合作的良好关系。

总而言之,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院应当提供完善的医疗设备,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医患之间应当加强交流,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李薇,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1(22);89-90.

[2]余云红.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22-32.

[3]习任坚,顾丹凤.临床护理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江苏医药,2013,39(20);2506-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