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勃心肺复苏机运用在心脏骤停治疗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萨勃心肺复苏机运用在心脏骤停治疗中的效果

吴迪 裴红红 通讯作者 吕俊华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710000

【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萨勃心肺复苏机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心肺复苏方式,分63例心脏骤停患者为2组,30例以人工胸外按压实施心肺复苏为人工组,33例以萨勃心肺复苏机展开心肺复苏为机械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机械组复苏成功率显著比人工组高,心跳恢复的时间明显较人工组短,动脉压平均值比人工组高,机械组仅3.03%出现并发症,与人工组的16.67%对照显著较低,P<0.05。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通过萨勃心肺复苏机展开心肺复苏效果、安全性更为优越,可积极进行选择应用。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萨勃心肺复苏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工作进行开展时,往往需实施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救治效果。以往临床上展开心肺复苏时,通常以人工方式进行,操作的规范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成功率不够理想。而心肺复苏机可使心肺复苏的相关操作更为规范、合理,并确保心脏按压的持续性,促进复苏成功率的提升[1]。近年来,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时,我院对萨勃的心肺复苏机进行应用,为探讨效果,本次研究分63例患者为2组,分别以以上机械、人工展开心肺复苏,现对两组复苏过程、结果展开如下对照分析: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一共有63例,均为心脏骤停出现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患者,依据心肺复苏方式,分组如下:机械组(33例),男17例,女16例,22岁~68岁,均值(45.3±7.4)岁,11例为心源性,3例为脑血管疾病,5例为溺水,4例为CO中毒,5例为农药中毒,3例为呼吸衰竭,2例为其他;人工组(30例),男16例,女14例,23岁~68岁,均值(45.6±7.6)岁,8例为心源性,4例为脑血管疾病,3例为溺水,4例为CO中毒,3例为农药中毒,6例为呼吸衰竭,2例为其他。所选患者均明确有心脏骤停出现,已将胸腹部有畸形、出现外伤等患者排除。对比2组以上资料,突出差异未出现,P>0.05,可展开对照分析。

1.2方法

人工组以人工的方式展开心肺复苏,接收到患者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时,两人轮流进行,2分钟进行1次轮换,轮换时进行2至4秒的间歇。同时,对呼吸进行辅助,实施电除颤,肾上腺素注射等。

机械组以萨勃心肺复苏机展开心肺复苏,依照说明书,于患者肩背处对背板进行放置,在背板中将底板插入,于胸骨中下的三分之一交界处对按压垫进行放置,将按压的按钮打开,逐步对按压的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以上)进行调节。并予以相同于人工组的相关治疗。

1.3观察内容

第一,对两组复苏成功率、心跳恢复的时间进行统计,对两组动脉压平均值进行测定与计算。第二,对两组气胸、肋骨骨折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通过SPSS20.0这一统计软件进行,相关计量资料的表示以“5df70ab07efeb_html_3df9177548d0c10b.gif ±s”进行,通过t展开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以(%)进行,通过卡方展开检验,如果P<0.05,则表明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存在。

结果

2.1对比两组复苏情况

机械组复苏成功率显著比人工组高,心跳恢复的时间明显较人工组短,动脉压平均值比人工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情况对比

成功率[%(n)]

心跳恢复(5df70ab07efeb_html_3df9177548d0c10b.gif ±s,min)

动脉压(5df70ab07efeb_html_3df9177548d0c10b.gif ±s,mmHg)

机械组(n=33)

(32/33)

4.51±1.32

62.71±2.41

一般组(n=30)

(23/30)

6.76±1.02

55.72±2.14

2.2对比两组的相关并发症

机械组出现1例肋骨骨折,并发症几率占3.03%(1/33),一般组肋骨骨折出现3例,气胸出现2例,并发症几率占16.67%(5/30),两组对比,显著机械组较少,P<0.05。

讨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临床救治中往往需展开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指南的发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此救治规范性的提升,但仍然有相关问题存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心肺复苏持续的胸外按压难以实现,时有中断。一般而言,即使心肺复苏抢救人员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也只可对患者正常血液供应20.0%~30.0%的血液灌流进行提供,且实际操作中的完全规范性操作极难实现

[2]。同时,人工心肺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按压深度、轮换时间等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心肺复苏机广泛被应用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中,此机械能够自动展开胸外按压,有多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可迅速进行安装,展开抢救,可使心肺复苏的规范性得到显著提升,按压时,由人为操作导致的不规范操作可得到避免,使按压的部位、力度、深度、频率更为规范,处于恒定状态,进而促进复苏成功率的提升[3]。其次,可使相关医务人员的按压操作时间得到节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救治操作中。再次,按压过程中,可对心电图进行监测,并实施电除颤,持续性进行按压。最后,按压力度、深度等得到规范控制后,可使气胸、肋骨骨折等常见心肺复苏并发症得以控制。总之,萨勃心肺复苏机能够进行快速、有力的按压,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最大限度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提升。

本次研究中,一组患者以萨勃心肺复苏机展开救治,一组以人工操作展开心肺复苏,结果显示,机械组复苏成功率显著比人工组高,心跳恢复的时间明显较人工组短,动脉压平均值比人工组高,机械组仅3.03%出现并发症,与人工组的16.67%对照显著较低,P<0.05。可见,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相较于人工心肺复苏,以萨勃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效果更为优越。

综上,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时,临床上可积极对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选用,以促进复苏成功率、安全性的提升,在对患者生命进行挽救的同时,促进患者痛苦的缓解。

【参考文献】

[1]董巧丽.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症的临床使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8):83-83,85.

[2]李光稳.急诊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6):58-59.

[3]邢孔彬.对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