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张广婷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后的近期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58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17%),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后均经临床对症处理好转或痊愈出院,无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结论: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发生,应对并发症原因进行详细了解,术后加强观察、护理,才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近期并发症; 护理方法; 永久起搏器; 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ecent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methods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were implanted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nursing methods and nursing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58 cases underwent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 cases,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17%), complications underwent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surgery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nfirmed by clinic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improved or recovered from hospital, no death and other serious consequences occur.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omplications with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bservation, strengthen the nursing after the opera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words recent complication; nursing method; permanent pacemaker; nursing effect;

永久心脏起搏器对于拯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严重房传导阻滞患者生命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中对永久心脏起搏器应用较为广泛,是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1]。与其他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对比,虽然该手术治疗方式的操作更加简单、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较小,但是手术后仍然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能够将其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对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植入永久起搏器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5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共有女25例,男33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62.05±3.15)岁。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变化情况。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下床活动,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告知患者避免做上举的动作。    1.2.1 囊袋出血护理 原因:手术后1周囊袋出血的发生了较高,导致囊袋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过多、过早活动、沙袋压迫时间较短、意外等,另外手术人员血管结扎不够稳固、止血不彻底、发生缝线松脱或者操作失误也会造成囊袋出血。患者方面,患者身体组织较为松弛、过于消瘦、吸收能力低也容易发生囊袋出血。护理对策:为了有效地防止囊袋出血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意识、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等进行观察,并查看敷料位置是否有渗血情况,局部应用1 kg的沙袋压迫4~6 h。手术实施前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手术时应彻底止血。如发现囊袋有隆起情况,患者的局部皮肤成为青紫色同时存在波动感,应当考虑出现囊袋血肿,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严格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穿刺,抽出积血,纱布加压12 h,并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并定期检查是否有扩散、消退的情况。    1.2.2 囊袋破溃感染护理 原因:手术时对伤口处理不当、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都可能引发感染,此外手术消毒不彻底,未使用抗生素进行冲洗,囊袋积血清除不及时或者深层筋膜缝合不当也会导致囊袋感染;最后患者穿着紧身衣、营养不良等也会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囊袋感染率更高[2]。护理对策:每间隔2~3 d进行1次换药,在换药时应注意观察伤口部位是否存在红肿、发热、疼痛及渗血、渗液情况。严格根据规定进行抗生素应用,同时对患者体温情况进行观察,出现囊袋破溃感染时,应立即取出脉冲发生器,并在手术对侧重新进行安装,确保起搏功能正常。    1.2.3 起搏器综合征护理 原因:完成起搏器安装以后,虽然功能正常,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活动耐力降低、头胀、头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统称为起搏器综合征。导致起搏器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收缩出现非理性同步,常常会出现脉搏不规则、反流性杂音及心律不齐等特点。护理对策:发生起搏器综合征以后,应调整起搏频率,合理的调高起搏器频率或者恢复患者心率。如果是A-V传导正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室起搏前应进行电生理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存在逆行A-V传导,应将心房起搏、心室起搏改回房室顺序性起搏或心房起搏[1]。    1.2.4 起搏膈肌刺激症护理 原因:起搏膈肌症患者会因为电极插入较深、膈神经与电极距离较近、室壁肌薄和心室腔增大发生脉冲发生器冲动,同时会沿着电极刺激膈肌神经造成频繁呃逆现象。起搏器脉冲刺激膈肌、膈神经或胸大肌,也能够引发腹部肌肉、腰部肌肉、胸部肌肉收缩或者跳动,因此患者有不安感。护理对策:患者如存在膈肌刺激情况,应提醒医生检查单极起搏器是否反置,重新放置,让阳极面对应皮下。没有发生反置时,应降低输出,大部分患者的相关症状也会消除。    1.2.5 电极移位护理 原因:电极移位是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手术后48 h内最为常见,常常表现为起搏器失灵,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感知不良。导致电极移位多是由于患者手术后没有严格根据医护人员的要求活动造成,此外手术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技术水平不够也可能引发电极移位。最后手术后患者过早进行活动、体位发生改变、严重恶心、呕吐及右侧卧位等均可能引发电极脱位,对于移位明显的患者会严重影响起搏器的起搏功能[3]。护理对策:完成起搏器植入后应将患者平移到病床,并对患者血压、心电进行持续监护,注重观察患者心电变化情况。手术后24 h,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保持平卧,并告知患者不要过度上举或外展上肢。手术后24 h,患者可以采取左侧卧位,严禁患者采取右侧卧位。对于存在咳嗽的患者应给予镇咳药物。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及时更换患者床单,并注意保持患者原体位。操作过程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出现电极脱位。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58例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共有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此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7%,其中电极脱位2例,占3.45%,起搏器综合征1例,占1.72%,无囊袋积血及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3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后均经临床对症处理好转或痊愈出院,无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    3 讨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起搏器电极传导心肌,让局部心肌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达到让整个心肌或心室兴奋、收缩,替代患者自身心脏起搏点的目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野是现阶段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生活质量提升[4]。但是起搏器植入后患者近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起搏器综合征、囊袋出血、感染、电极移位。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并发症与护理方法外,永久起搏器植入后还应加强切口感染护理和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虽然起搏器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是一旦出现切口感染将会非常棘手,切口感染常表现为切口红肿,存在较少的渗血与渗液现象,囊袋局部有红肿与疼痛情况[6]。发生感染以后切口会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较少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感染或者内膜炎,因此一旦患者有感染症状,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严格执行无菌爆炸。此外,手术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确保操作细致,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存在渗液、渗血情况。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术后患侧肢体活动量降低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肢静脉回流不通畅,较轻患者肢体下垂时与对侧肢体相比较,颜色较深。较为严重的患者会伴有肢体肿胀[7]。所以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健肢适当活动,适当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患肢血运情况、皮肤温度和颜色进行观察。患肢禁止输液,防止发生无菌静脉炎。并根据患者症状合理的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随着时间增加,患者肿胀情况会逐渐消散。    综上所述,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大,为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护理应根据患者情况对相应症状进行密切观察,根据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时、正确的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復。并对患者与家属进行宣传、指导,才能够在控制并发症的同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大严.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2014,9(8):1117-1119.    [2]余婷婷,秦小君,郑文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30-1531.    [3]谭晓晖,刘杰强,罗翊芝,等.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24-27.    [4]蔡理.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61-162.    [5] 王京京,张鑫.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11):1049-1051.    [6]金茜,顾建明,于江.2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3):3061-3062.    [7]陈健.639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的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5):39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