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检查与 MSCT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多普勒超声检查与 MSCT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应用分析

蔡丽 李明华

河北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056001

【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MSCT)在肾脏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5例肾脏肿瘤患者分别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通过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准确率。结果肾细胞癌15例,肾囊肿病10例,肾母细胞瘤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嗜酸细胞腺瘤8例。良性肿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7%,多层螺旋CT为73.1%;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准确率为95.8%,超声诊断准确率66.7%。结论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肿瘤的准确率高,但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率相对低;MSCT对肾恶性肿瘤的准确率高,但对肾良性肿瘤的诊断率相对低。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检查 MSCT 多层螺旋 肾脏肿瘤

肾肿瘤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中以恶性居多,肾细胞癌(简称肾癌)主要是发生在成年人的恶性肾实质肿瘤。在我国肾癌仅次于膀胱癌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肾癌的临床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肾癌往往缺乏早期临床症状,肾癌三联征:血尿、疼痛和腹部包块均是病变发展到较晚期的症状。肾癌还会出现多种“肾外表现”,临床上容易与其他全身性疾病混淆[1],因此肾脏肿瘤的早期确诊显的尤为重要,探讨一种诊断率更高的检查手段,可以快速做出诊断,不延误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来我院初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65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19)岁,分别行多普勒超声和MSCT检查,均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查:扇扩功能探头,频率(3.0~4.5)MHz,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后经腰部行冠状断面、横断面扫查肾脏,常规测肾脏长、宽径及厚度,轮廓及包膜光滑程度,肾脏肿瘤占位、大小直径及边界是否清晰,占位内部血流信号、回声特性等,并根据占位肿瘤血流情况(少血流、星点状血流、血流丰富、抱球星)并测阻力指数,若有多发占位者,取最大者[2]。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腹部平扫,多方位观察肾脏及占位的大小、形态结构及病灶内血供情况,是否有邻近器官受累及受累范围,并记录占位肿瘤血流情况(少血流、星点状血流、血流丰富、抱球星)[3]。将最终诊断分别按照明确诊断、疑似诊断进行比较,并与手术及术后的病理切片诊断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分析多普勒超声和MSCT的诊断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分析两者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2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65例患者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切片证实诊断,肾细胞癌15例,肾囊肿病10例,肾母细胞瘤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嗜酸细胞腺瘤8例。

2.2 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65例患者经彩超显示实质性低回声32例,等回声16例,混合回声17例。彩超检查肿瘤占位血流情况为少血流25例、星点状血流13例、血流丰富7例、抱球星9例。其中少血流、星点状血流为肾良性肿瘤为主;血流丰富则为肾恶性肿瘤居多。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1例,超声诊断38例,准确率92.7%,恶性肿瘤24例,超声诊断16例,准确率66.7%。

2.3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MSCT扫描结果显示混合占位18例,低密度占位23例,等密度占位8块,高密度占位16例。增强扫描37例强化明显,23例不均匀强化,5例强化不明显。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1例,MSCT诊断30例,准确率73.1%,恶性肿瘤24例,MSCT诊断23例,准确率95.8%。

2.4 多普勒超声与MSCT在肾肿瘤诊断中的比较

表1 多普勒超声与MSCT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比较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诊断数量

患者数量

准确率

超声

38

16

54

65

83.1%

MSCT

30

23

53

65

81.5%

P值

>0.05

由表1可见,多普勒超声和MSCT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肿瘤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中以恶性居多,肾细胞癌(简称肾癌)主要是发生在成年人的恶性肾实质肿瘤。在我国肾癌仅次于膀胱癌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肾癌的临床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肾癌往往缺乏早期临床症状,肾癌三联征:血尿、疼痛和腹部包块均是病变发展到较晚期的症状。肾癌还会出现多种“肾外表现”,临床上容易与其他全身性疾病混淆,肾脏肿瘤多为实质性占位,临床上通常因患者表现出的泌尿系统症状而就诊,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检查为必选的检查类型,可以利用这两项检查进行分析良恶性。肾细胞癌是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

[4],男性多见,主要以手术为主,早期检出、早期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多数医院会首先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对鉴别囊、实性肿瘤准确率可达90%以上,但其局限在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不如CT,且对肿瘤的转移评价有一定局限,但可用于评价肿瘤血供情况。CT检查能准确发现有无占位病变及肿瘤占位的内部结构,评价肿瘤蔓延范围、有无邻近侵犯及转移,增强扫描可以表现出形态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钙化情况,是肾脏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能准确判断恶性肿瘤的蔓延范围及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癌栓,通过本次检查对比可以看出CT增强扫描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率极高。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等构成,为肾脏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往往在中年,以女性多见,多数病变早期无自觉症状,若出现肾外出血或外伤会出现腰痛,往往因偶然触及肿块或出现血尿就诊,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检出率很高,典型超声为强回声团,较大肿瘤合并出血会呈高低回声相间的层状结构,若有结节可见弥漫性“彗星”样强回声灶。多囊性肾病患者多在中年出现症状,表现为腹部肿块、高血压、血尿,晚期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肾脏增大,为分叶状,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蜂窝状无回声灶,CT可见肾影增大,布满大小不等类圆形水样密度,CT值可与水相似,若出现囊内出血,无典型CT值。针对肾脏肿瘤的这一特殊性,,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正确的诊断对手术极为关键。

通过本次实验对比证实,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上高于CT,但在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上CT具有优势,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无辐射,CT检查定位准、立体感强,可判断有无转移,各具优势。当肿瘤占位不好判断时,两者可同时应用,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沙占国主编,实用腹部疾病影像诊断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09

[2]王炼,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3]曹丹庆 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年05月第1版

[4]刘林祥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